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国公众环保意识进入“粒子时代” (2)

2011年12月02日 17:2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夜之间,PM2.5从籍籍无名的专业术语变成了人尽皆知的热词。越来越多的人考虑走上街头亲自测空气。

  达尔问工作人员王秋霞说,最初只有20多个志愿者参加他们的测空气活动,入秋后迅速增加到了60多个。志愿者以白领为主,也有大学生和像张祥一样的退休老人,甚至还有小学生。

  除了北京,由环保组织牵头或个人自发的测空气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兴起。湖南长沙的环保组织“绿色潇湘”在11月开展了“我为长沙测空气”活动。一些居住在上海、广州、济南、南京等地的网友也纷纷在微博上发布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照片。

  11月17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虽然修订后的标准到2016年起才在全国采用,但环保部鼓励各地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

  在这次空气质量大讨论中,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最近一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网友在微博上向他抛出关于空气质量的问题甚至质疑。

  在杜少中看来,民间的讨论和测空气行动是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的直接表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前几年环保宣传工作累积的成果。”杜少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王秋霞也说,达尔问从2009年创立以来举办了多项活动,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作为环保NGO,想要达到的目标有很多,但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这方面,我认为我们是成功的”。

  王秋霞说,当温饱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虽然公众越来越认可环保,“但他们多数还不太清楚自己具体能做什么以及环保方面的相关知识”。

  杜少中也谈到了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他举例说,有些网友在讨论空气问题的时候,误以为PM2.5就是一种标准,这种对关键概念的误解造成了讨论中各说各话的现象。

  不过要解决问题,光靠讨论是不行的。杜少中认为,环保要抓根源。以治理空气污染为例,“减排才是硬道理,不减排,用什么标准也不行”。

  另一方面要让公众参与成为一种经常性机制,一种普遍现象。杜少中说,“环境问题没有公众的参与不行。”(记者韩淼 徐兴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珊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