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现行空气质量标准11年未变 新标准提高蓝天门槛(3)

2011年12月07日 08:5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目前,已经有多个城市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但是由于目前尚无硬性约束,“闷头监测打死不说”为公众诟病。最近,在京津间设立PMPM2.5监测站点的消息引人关注,但据称监测结果仅用于科研,不对外发布。

  在对标准意见的反馈中,不少公众提出信息及时发布的问题。

  环保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确保在标准全国生效时,实现各地有能力开展PM2.5等新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届时,一定会给公众一个透明的数据。

  仅有标准还远远不够

  遏制区域空气质量恶化需各方协力

  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之后,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择机出台。然而,要想空气质量好,光有标准还远远不够。

  环境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全国82.8%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然而,在这些数据背后,是区域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的现实。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教授分析认为,区域性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应对这种区域性污染,需要更多的协调和努力。

  郝吉明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七届中美空气质量研讨会上表示,单纯地强调PM2.5减排,并不能达到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预期效果。他认为,应做好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工作,比如更加重视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控制。

  而涉及PM2.5的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PM2.5主要来源于扬尘、燃煤和机动车污染。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在对北京的工业源污染排查之后发现,目前机动车排放已经占据污染总排放的将近2/3。

  “市民很难想到自己每天开车就是污染最大‘贡献者’。”一位环保民间组织的工作人员认为,必须调动大众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承担责任。

  “好的空气质量是治理出来的,而不是监测出来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的这句话赢得不少认同。公众也在期待,各级政府早日拿出有效治理措施,让天更蓝,让蓝天更多。本报记者 孙秀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