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1年德班气候变化大会落下帷幕,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绿色气候基金和2020年后减排的法律安排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各国媒体对大会取得成果表示意外,因为就在德班大会之前,世界各国减排的意愿普遍下调: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企业界联名上书要求政府反对《京都议定书》;欧元区经济危机也使得欧洲各国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受明年大选影响和国会掣肘,美国奥巴马政府明确反对任何新的法律框架协议;俄罗斯、加拿大等也出于各种目的表现出消极立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应当考虑的是自己如何采取行动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要求其他国家做出让步。恰恰是面对发展中大国整体崛起,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济衰退的局面,发达国家从根本上不愿意再继续《京都议定书》,不愿意接受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而是希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起承担减排责任。
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中国开展了灵活务实的气候外交活动。首先是,我国代表团主动出击,通过德班“中国角”和白皮书等行动高调展示于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国际社会恶意的歪曲或不解,形成了国际媒体对中国低碳发展的关注和赞许;其次是反客为主,主动提出可以谈判2020年后量化减排协议,这就把气候变化的球踢回给发达国家,促使这些国家承诺准时在2013年开始《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而美国也不得不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2020年后减排框架;第三是以“基础四国”为核心,开展多边协调,扮演了建设者的角色,在美国、欧盟、77国集团等之间积极斡旋;通过与欧盟协调、推动实现绿色气候基金和第二承诺期;通过与印度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公平发展权利;通过欧洲和77国集团协调,迫使美国接受了减排框架。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望值明显提高。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世界期望值和中国的实际发展阶段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成就赞不绝口,但是在量化减排方面对中国大力施压,其核心还是希望用量化的长期目标来压缩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
内求绿色发展、外争发展空间,始终与中国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产值超过640亿美元,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8年以来,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产值年增长77%,美国年增长仅为28%。继2009年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之后,中国主动考虑从2020年开始探讨如何减排。中国的能效提高速度、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增幅等绩效,世界几乎没有国家可以类比。中国逐渐崛起的低碳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支撑中国气候外交主动出击的硬实力。
2015年将会确定新的全球减排框架,各国气候外交竞相角力,发展空间和低碳技术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继续提升低碳经济硬实力,夯实“基础四国”外交软实力,中国气候外交必然不断为维护气候公平、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做出贡献。
(作者于宏源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副所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