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5年前推广国V汽油 黄标车全市限行(3)
后大运时代,气象部门将依托大运期间建成的先进技术平台,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发布灰霾监测评价信息。每月突出发布上月灰霾日数统计情况及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做到灰霾日数监测的及时和透明。同时,发布每季度的灰霾监测评价报告,对灰霾的变化情况及形成原因进行跟踪分析。
气象局将与市人居环境委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并会同有关单位,从气象、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等多个角度开展对灰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和跟踪监测,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气象决策服务。同时,气象局还将进一步组织研发有关技术,提升灰霾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更加准确做出轻度以上(能见度5km以下)灰霾天气预报,更加提前发布中度以上灰霾天气(能见度3km以下)预警。
城管局:修订文件固化大运成功做法
“从2009年10月开始,深圳发起了建市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广泛、参与人员最多、投入最大的一次环境改善与美化集中统一行动。”深圳市城管局负责人杨雷介绍称,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让深圳迎来了崭新的城市形象。昨日,由城管局起草的《关于巩固市容环境提升成果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是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大运工作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以相关形式固定下来,继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使深圳市容环境保持国内领先发展水平。
后大运时代,城管局还将组织力量起草和修订一批规范性文件,推动余泥渣土、绿道建设和管理、社会公园管理、垃圾减量和分类等工作持续开展。今年上半年,深圳还将召开园林绿化工作会议,总结深圳市园林绿化30年来的经验,其中也包括迎大运的经验,提出新的发展措施。
海事局:初步建立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
2011年,海事局以优化船舶防污染和海上溢油应急预案,运用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信息化技术等多项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大运会水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任务,实现了“涉大水域无事故、无污染、无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对港口生产的影响”的既定目标。
据该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魏伟坚介绍,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不仅创下了三年来同期最好的安全态势,也取得了服务大运和港口安全监管两个战场的全面胜利。他说,后大运时期,该局将实施在港船舶污染物强制接收制度,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相关规定,要求到港船舶及时申报船舶污染物的排放申请,对于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的排放实施强制接收,禁止向海洋排放任何船舶污染物,努力实现到港船舶的污染物向海洋的零排放。
与此同时,深圳海事局还将建设和投入使用国内领先的海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提高应急指挥效能。并在深圳东部建立储备应急物资的政府设备库,提升东部海域应急反应能力。据了解,目前,深圳辖区已拥有围油栏14万多米,大型专业清油机10余台,小型专业清污船舶20余艘,已初步建立深圳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同时还已建成9个社会专业应急设备库。
海洋局:提高近岸海域赤潮监测预警水平
据介绍,大运前夕,海洋局共组织清洁船只出航1371艘次,参与的清理人员3500多人次,清理沿岸海域垃圾近500吨。为做好比赛海区海洋环境的监视监测工作,海洋局在比赛海域布设了16个监测站点,派出监测队伍每日监测并通报比赛海区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并利用新建成的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对比赛海区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做好比赛海区赤潮爆发的预警预报工作。
大运期间,海洋局利用新投入使用的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结合常规监测手段,准确预报了3起赤潮事件,并及时开展了多次赤潮预防性消除行动,在周边海域大规模发生赤潮的情况下,有效保证了40平方公里比赛海区的海水质量。
据海洋局副局长梁俊乾介绍,下一步,深圳将继续推进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计划至2013年在全市海域布设12个海洋自动监测浮标,确保全面覆盖深圳市海域,并进一步完善近岸海域赤潮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借助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监视和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手段,切实提高对近岸海域赤潮监测预警的水平。 采写:杨磊 张仁望 李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