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pm2.5 应着手机动车控制和区域联控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既然北京提出了PM2.5治理明确目标,那么,要想控制PM2.5污染,达到这样的目标,从哪里下手最为有效呢?
记者:一般来说2.5-10微米的粗颗粒物,也就是我们说的PM10主要来自于道路扬尘,PM2.5则更多的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数还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的物质,具体到北京市来说,根据北京市环保部门的监测和分析,PM2.5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就是因为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水泥、钢铁、炼油、火电等高污染的产业,这使得外来的微尘对于北京的影响约占PM2.5来源的24.5%。第二大来源就是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目前北京有500万辆的机动车,除了直接排放碳黑会形成PM2.5以外,机动车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的有机物排放后通过化学的反应也会形成PM2.5。另外一个对PM2.5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建筑工地的扬尘,各类扬尘飘落或者遗散到路面经过车辆的反复碾压和搅动会形成交通的扬尘,也会直接增加PM2.5的浓度。
主持人:我们了解了PM2.5这些颗粒是从哪儿来的之后,要想达到相应的治理目标,怎么样下手才能最见成效呢?
记者:在有关方面公布的治理大气污染的八招里,主要就是针对我刚才提到的几大来源的,比如燃煤的消费总量要消减62%,拒绝高污染工业,这是针对工业等燃烧行为带来的污染。再比如提前淘汰40万辆老旧车,重污染的天气,部分公车要停驶,这是针对机动车的。再比如推广奥运保洁标准是针对扬尘的。此外还有全面监测、增绿扩水、公众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我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研究所的所长孟凡,他认为北京市的方案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可以考虑重点从机动车和区域联控上来做文章:
孟凡:从北京市来说机动车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对大城市来说很大程度上要发展公交,发展地铁来代替小轿车出行。另一个可能它区域上的背景值也比较高,这个国家都有规划,做区域的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的规划正在做。(记者庄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