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卫星监测显示: 广东PM2.5连续5年下降(3)
但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卫星遥感监测结果难以进行准确的空气质量评价。因其采用的是通用数学模型进行反演,每个地区污染情况差异较大,卫星监测结果仅具有参考价值。假如要提高其监测结果的客观性,还需要利用地面监测结果对模型进行校验和订正,使其更加科学及符合当地实际。
而徐安琪也在文中承认,这种方法也无法提供污染物的垂直分布信息,就其所使用的模型而言,其不确定性大约在±25%之间。
部分解读存误导
官方公布更有利治污
■众说纷纭
事实上,从最初引爆市民关注的美使馆公布的PM2.5数据,到各地纷纷有热心市民“为祖国测空气”的自发行为,再到最近卫星推算的科研结果,在官方监测数据尚未形成常规发布之时,每一次各种不同版本的PM2.5数据发布,几乎都再度引起群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也推动着加快空气质量标准与监测能力的完善。
不过专家指出,这些不同版本数据的出炉和相关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市民更深入地了解PM2.5的污染问题,进一步唤起了社会对大气环境的重视,但对于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解读方法,则应严谨对待。
灰霾研究专家,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向记者表示,美国使馆和一些环保组织常常把时均值或实时测值,与国际上惯常的日均值、年均值做对比,就会有误导作用。
吴兑解释,目前国际标准对于PM2.5只有年均标准和日均标准,没有时均值标准。如果要为时均值设定限值,按照气象国际规则,要把日均标准放大3倍,就是0.225毫克/立方米。
“这跟世卫组织规定PM2.5日平均浓度限值(75微克/立方米)要比年平均浓度限值35微克/立方米)大的道理是一样的,时间尺度越短,越容易出现极端情况,导致均值突变,例如市中心路段,污染物浓度短时间变化会较大,但往往短时间的极端情况比长时间的持久污染危害要小,所以时间尺度越短,PM2.5的限值要更加放宽。如果把时均值与国际标准的日均值做直接对比,就会有误导作用。”
而在具体监测过程中,检测仪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使用国标方法进行计算、监测站布点是否科学这些都有严格的规范。
“其实,监测和公布PM2.5,是为了更好的治理。”我省环境监测与统计的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用了10年时间,PM2.5浓度才降低了27%,广东的PM2.5浓度已呈下降趋势,市民应该有信心和耐心,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要持之以恒,坚持联防联控,加强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污染治理。
“但是就像CPI等经济数据一样,如果一直没有权威的信息发出或解读,就难以消除疑虑,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确定标准并形成常规监测能力,让PM2.5数据尽快透明,也能更好地掌握实际情况,推动空气污染治理。”
据了解,目前北京、广州、无锡、上海等城市已公布了过去几年部分PM2.5监测数据,另外有14城市已经开始检测这一数据并计划对外公布。而要公布实时监测的数据,大部分城市仍在等待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确定之后才能进行。 ●南方日报记者谢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