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一周年 广东学者呼唤“变废为宝”
4月1日是广州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一周年。学者呼吁深入挖掘利用“城镇矿山”资源,将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围城”依然在困扰着一些大中城市。据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估算,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泥、畜禽粪便、工业废渣、农林废弃物等城镇固体废弃物超过80亿吨,若不处理将成为巨大的污染源,若要实现无害化处理则需很大投入;而若加以循环利用,以其为原料进行逆向生产,则可产生超过1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生产7000万吨有机肥、1500亿立方米的沼气,近10亿立方米的建材,同时还可回收纸、塑料和金属等进行再利用。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降低水污染97%。
陈勇是199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的回国我员,一直致力于固体废弃物热解理论的系统研究及工程化应用实践,获得了循环流化床RDF燃烧机理、RDF燃烧过程的自脱氯特性等研究成果,解决了固体废弃物直接燃烧中的二噁英污染、碱金属腐蚀、燃烧效率低下等难点问题。其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城市、农业、医疗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并为多个国内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能源利用规划方案。
对于“城镇矿山”,陈勇建议:一要提倡节约优先。虽然废物可以再生利用,但还是要提倡节约优先,一方面可节约原始资源,另一方面可减少逆向生产的成本。二要加大对“逆向生产”项目的支持。“我们现在比较重视正向生产,比如引进新兴产业,但是如果排放的问题不解决,只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提出‘逆向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同时这也是一个新兴产业。”
陈勇还建议,加强对“城镇矿山”挖掘利用的科技创新。“这是一个复杂体系,其涉及的技术远比单一物质的转换技术难,涉及的学科也多,既有许多关键技术突破问题,也有许多技术集成创新的问题,更需要通过各种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来完成。”新华社讯 (记者肖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