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治理剑指能源结构调整 目前工作治标不能治本
昨日,环保局副局长杨柳做客广州大学,向大学生宣讲环保知识。杨柳表示,PM2.5的监测方法还未最后明确,监测仪器的补偿系数还没有最终定论,一旦加了补偿系数之后,2011年全年数据也许会比之前公布的高出15%—20%,也就是从数据上来看空气质量将比之前公布的更糟糕。
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中心将落户大学城
近期,市环保局发布的2011年相关空气污染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污染天数为22天,全年日平均浓度为41微克每立方。杨柳表示,一旦确定使用加了补偿系数的新国标监测法,2011年的污染天数也许会修正为42—52天,全年的日平均浓度也将提升至49微克/立方米左右。PM2.5数值升高也就意味着去年的空气质量比现在公布的要更糟糕。
由于现在国内监测方法和仪器基本照搬美国EPA标准和模式,而中美两国的气象气候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中国南北两地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说南方比北方湿度大,同一仪器的同一监测方法,南北两地都会得出差距甚大的数据,杨柳表示,正因如此测量方法需要进行本地化的修正。
杨柳还透露,广州市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中心,已经基本确定选址在大学城内,预计今年动工。记者获悉,该预警中心的建设早前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并列入今年的政府工程名单之一。该中心建成后,将有望为广州市民发布类似天气预警一样的空气质量状况预警,当空气污染指数超过相关标准,政府将提供预警。“不过,现在广州的情况来看,还没有达到需要动用临时性限排等措施的地步。”
首战剑指能源结构调整
此前,市环保局曾向市府承诺,将在6月5日之前出台相关大气防治的具体方案。昨日杨柳透露,广州将采取十项行动去防治大气污染问题,其中能源及产业结构优化、机动车限制排放、工业治污、VOC限排等四项行动排在前列。
对于排在防治行动第一位的能源及产业结构优化工作,广州市早已开始着手进行,如LPG更换LNG、九大电厂“煤改气”等。而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舆论压力,如“煤改气”的草案,在提议初始阶段,便遭到了九大电厂的一致反对。
“决策层重视程度与实际支持程度存在差距、社会期望与执行能力存在差距、民众诉求与具体参与存在差距。”杨柳认为这些是现阶段制约环保工作公共效果的三大现实因素。
自称目前工作“治标不能治本”
杨柳还介绍了许多国外防治大气污染的先进经验。“在法国巴黎,为了降低城市中心区的机动车排放,政府将通往中心城区的公路特地收窄,这样机动车通行量就减少了,同时对于坐不满4个人的空驶车辆加收通行费用。”
“治理空气污染是世界性难题。”杨柳表示,在美国,臭氧成为困扰政府的大气污染顽疾,而在洛杉矶,“政府通过将近11年的时间,才把PM2.5浓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也许面对年轻的大学生让杨柳发言更轻松,他“吐槽”说,在环保工作中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治理工作多集中于末端源头治理,而缺乏宏观上的控制和规划,“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记者/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