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凤岗客侨文化建筑保护遇难题 老屋成仓库
“祖屋就拜托你们打理啦!”6月16日下午,凤岗镇观合楼楼主的第三代后人、赣州大学教授蔡薇与东莞凤岗镇政府签订合约,把祖居排屋楼交由政府管理,并将祖屋钥匙交到凤岗宣传教育文体局副局长赖则昭手中。
这是凤岗镇接管的第一座私人产权排屋楼。
凤岗是广东著名的侨乡,现存华侨出资建造的排屋楼120座。这些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不仅是当地客侨文化的代表,更见证了凤岗人闯荡海外、造福乡梓的历史沧桑。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凤岗镇排屋楼、探访客侨文化融合印记时发现,这些印满客侨文化历史的排屋楼的保护和修缮面临着诸多困难,很多属于华侨私人产权的排屋楼甚至被出租作仓库和小工厂。
上穿洋装下着唐装
凤岗镇类似观合楼这样的排屋楼,大多融合了西洋建筑和客家建筑两种风格
把观合楼交给政府管理是蔡薇由来已久的心愿。
“墙已经有些斑白剥离,里面有些木头可能已经被白蚁蛀掉了。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需要政府支持。”蔡薇说。
观合楼位于凤岗镇黄洞村,由一座高八层的碉楼和一列内部分为两层的排屋组合而成,排屋二层有通道与碉楼相连通。排屋外面雕梁画阁,碉楼七楼外墙嵌刻着一只倒悬的苍鹰,栩栩如生。在凤岗,类似观合楼这样的排屋楼大多融合了西洋建筑和客家建筑两种风格,有人还形容是“上穿洋装,下着唐装”。
观合楼由马来西亚华侨蔡观合出资建于1927年,楼也以其名命名。凤岗现存120座清末民初时期建造的排屋楼,相比其他,观合楼因建造时间相对较晚,建筑材料大量使用钢筋水泥,这也使其近一个世纪至今保存完好。
凤岗镇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在专家的眼中,这里由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融合而成的客侨文化更是岭南独一无二的。
“安南大总埠、檀香山总埠、大皆地总埠、司利南总埠、尖尾架总埠……”在东莞凤岗镇黄洞村的廻龙庵内,一块《光绪二十八年重修廻龙庵通堂吉立》石碑上,刻着这么一些古老的地名称谓。
“尖尾架就是现在的牙买加,司利南就是苏里南,安南是以前越南的称呼,大皆地应该就是大溪地。”凤岗镇文广中心工作人员张飞雁说。
石碑所刻地名之下,是一众为重修廻龙庵而捐款的海外乡亲的名字。捐款的数额从上百元、几十元到一元不等,但均有记载。
据了解,凤岗人出洋谋生的历史已经有近200年。据凤岗镇狮石厦黄氏族谱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黄氏祖先黄振鹏外出南洋谋生,开了凤岗地区向外移民的先例。如今,凤岗全镇户籍人口只有2万多,海外乡亲却有3万多人,其中港澳台同胞15000多人,华侨华人则有16000多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
据专家考证后认为,经南雄珠玑巷南下移民的后裔多属于广府民系,而凤岗客家民系的情况则与之不同。客家民系多数从福建、江西经韩江、东江或海岸南迁岭南,东莞凤岗居民的祖先也正是如此。所以,凤岗的文化特色既有华侨文化的元素,也有客家文化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