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广东凤岗客侨文化建筑保护遇难题 老屋成仓库(2)

2012年07月09日 09:3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岭南独此排屋楼

  在建筑文化上,既有传统客家风味,又有广府海外侨风,堪称客侨文化的典型建筑

  2009年12月,凤岗举办了“中国首届客侨文化论坛”,来自北京、上海、福建、香港、广东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共5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了凤岗客侨文化的构建,并为客侨文化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而在论坛召开之前5个月,由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领衔的调研小组,就已经在《广东省政府参事建议》中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该报告称,“从古至今,该乡镇居民主要是从北方中原地带的南下移民,其中有广府民系,但以客家民系移民为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移民在此生息若干代后,又有部分后裔迁移海外谋生……据此,我们为该镇作出文化定位:凤岗客侨文化之乡,并且明确提出其文化特色是:客家第一珠玑巷,岭南独此排屋楼。”

  开平有碉楼,梅州有围屋,凤岗的排屋楼则将两种建筑形式结合在了一起。对此,参与凤岗调研的专家们认为,排屋楼是客家民系迁移至滨海地区,与广府文化以至海洋文化有所结合的结构,其特点是外观开阔,内在连通。

  据张飞雁介绍,客家人历史上有迁徙和聚居的传统,因此客家人建筑的居住房屋大多房连房、屋通屋,著名的福建土楼和梅州围龙屋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种建筑习惯也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带到了东莞凤岗。

  作为客家民居,人们也很自然地要将排屋楼和围龙屋、客家土楼相对比。专家们认为,从文化学的角度上说,土楼是客家民居的早期结构,范围特大的围龙屋则是客家民居更大发展的中期结构,排屋楼则属于后期结构。

  专家们还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分析,认为即便将排屋楼放在整个岭南的大范围看,它也是独特的。在黄伟宗团队提交的调研报告中提到,“在建筑文化上,(排屋楼)体现了客家民系的移民进化过程,既有传统客家风味,又有广府海外侨风,堪称客侨文化的典型建筑,为岭南所独有。”

  有了专家们的出谋划策以及东莞市的支持,凤岗镇也提出了要用10年时间实现建设客侨文化名镇的目标。据了解,客侨文化名镇建设已于2011年启动。2011年初,凤岗镇决定投入1000万元用于排屋楼、纂香书室、洪全福故居等文物的回收、保护和修缮,目前这些文物的产权回收工作已经开展。

  排屋楼保护遇难题

  对业主来讲,这些排屋楼的使用价值已经是越来越小,很多只是用作出租房和仓库

  排屋楼的建筑时间大约始于清末民初,以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主,大部分房屋距今都有近百年历史。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凤岗有意将排屋楼申请为物质文化遗产,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凤岗目前还没申请物质文化遗产,而主要的问题就是排屋楼的保护和修缮还面临着困难。

  目前,排屋楼的业主绝大部分都在海外,建筑则多由业主在当地的亲属负责管理。所谓管理,其实很多也是出租给外地来东莞的务工人员居住,或者是出租作为仓库和小型工厂。“对业主来讲,这些排屋楼的使用价值已经是越来越小,房屋也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追求,本地人不住,很多只是用作出租房。”凤岗镇党委委员张永雄说。

  据了解,排屋的形制多为一排7间屋,每间屋出租所得租金为每月二三百元。由于重收益多于重保护,所以排屋楼的保护方面有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打个比方,你租给废品回收的人,里面堆了纸箱什么的,万一着火,就把这个文物给烧了,”张永雄对这样的情况也觉得有些无奈,这些情况对建筑造成的破坏也令政府感觉到压力。

  另一方面,排屋楼的建造历史比较长,且大多为砖木结构,眼下就有不少建筑的楼梯已经被白蚁蛀蚀,腐朽到不能蹬踏的状况,但由于业主不在,维修却难以进行。

  “有的房东对维修也不到位,我们会考虑把有代表性的排屋楼保护起来,但全镇120座排屋楼全部由政府出资维修也很难,”张永雄表示,“120座的经费全到位,我们也不敢打包票。”

  此次接管观合楼,政府方面首先着手的就是为观合楼装避雷针,做防白蚁的措施。凤岗宣传教育文体局副局长赖则昭介绍,据具有文物修复资质部门的初步预算,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标准去修缮的话,一座排屋楼的修缮成本可能要上百万元。

  据了解,在此次接管观合楼之前,政府已经开始推进保护工作。2009年,凤岗政府对全镇120座排屋楼进行了摸查和测绘,并画出了建筑红线,挂上了“不可移动文物”的铭牌。“红线范围内都不能拆建,120座房东是谁,管理人是谁都有记录,”张永雄说,“我们通过这一座(观合楼),先管理好,再发动其他业主能不能这样做,交给政府托管,一步一步走。”(记者 周煦钊 陈志强 实习生 邹青 通讯员 谭庆伟)

【编辑:杨凯淇】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