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孤儿’,所以打心底里看不得孩子在外流浪,何况这孩子先天性双眼白内障,是个视力残疾人。”30多岁的尹建波幼年时被人拐骗到河南,几经辗转又被送到当地一家孤儿院,后被好心人收养长大。已近中年的他十几次寻亲一直未果,如今租住在哈尔滨信义村的一间平房里,边打工边继续寻亲。6日7时许,尹建波走到南岗区闽江路时,刚好看到了沿街流浪乞讨的荣力伟,他立即拨打了本报记者热线。
荣力伟:7岁当起放牛娃
荣立伟静静地坐在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的接待平台前,脏兮兮的小脸,手上残留着冻伤的疤痕,衣裤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工作人员帮助他一点点回忆着自己的身世。经过一番询问,记者初步了解到荣立伟的情况:17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家住肇东红河乡七井子屯。3岁时父母离异后他被送到姥姥家生活,7岁那年,姥姥被亲属接走赡养,他则被送回了父母居住的肇东红河乡七井子屯,但此时荣立伟才知道父母早已搬离了这里,不知去向。从那时起,荣立伟靠给一家农户放牛、喂牛、铡草为生。
“他们不给我钱,但供我吃住,12岁时我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于是离开了那户人家,在村里要钱、乞讨生活。”但荣立伟可怜的身世并没有换来大家的同情,村里不少人看不上这个沿街乞讨的孩子,对他动辄打骂,荣立伟头上还留下两三道伤疤。“他们都不喜欢我,打我的有比我大的孩子,也有大人……”
荣立伟因先天性白内障视物模糊,只能看清楚距离他20厘米左右的地方。就这样,他靠每天讨要的四五元钱度日,困了就睡柴草垛、空房子……几天前,荣立伟拿着攒下的30元钱买了张火车票来到哈尔滨,想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寻找栖身之所。
“爸爸妈妈不要我,姥姥也不要我,村里没人喜欢我,我想换个地方生活。”荣立伟说到这里默默低下了头。“如果能联系到你的亲人,你想回家吗?”记者问道。荣立伟轻轻地摇了摇头。看着孩子落寞的表情,等在一旁的尹建波忍不住叹了口气说,“这样的残疾孩子最难了,将来想找个工作都不容易。他以后可怎么办呢?”
很快,哈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为荣立伟办理了入站手续,并将他安置在救助二区。“这孩子满17岁,而且身有残疾,按照规定应该安置在这个救助区域。”工作人员说,进站后,他们会为荣立伟更换新衣服,安置好后帮助孩子联系家人。
尹建波:寻亲近30年未果
“放心吧,安心呆在这里,将来会给你找个好去处的。”尹建波拍了拍荣立伟的肩膀安慰道。或许是很久没听过这样温暖、关心的话语了,荣立伟的眼里噙着泪花。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现在也是个孤儿,和荣立伟一样,有父母但还没找到,在外流浪过,受过欺负。但他比我更难,因为眼睛的残疾会影响他工作和生活。”尹建波告诉记者,荣立伟最差时住过柴火垛,而他连坟地都睡过。“我知道那种孤独、恐惧的感觉,可那时害怕也得住。”看着荣立伟的模样,尹建波的记忆又回到了小时候。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现在的年龄是根据离开福利院的日期推算的。那是1983年10月。”尹建波说,他只记得自己四五岁时被拐骗到河南,后来拐骗他的人将他遗弃在郑州火车站。被人发现后送到了当地福利院,一对夫妻从福利院将他收养。“养父母一家还有3个女儿,但我实在是太想找到亲生父母了,稍大些时就独自一人跑了出去,后来不知怎么就到了北京。”因为口音比较像东北人,尹建波被送到了哈尔滨市救助管理部门,也就是当时的收容遣送站。尹建波在那里住了下来,没事就到食堂帮忙。随着年龄的增长,尹建波对家乡、对亲生父母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成年后,他决定自己出去闯世界,边打工,边寻亲。
但是由于被拐的时候年龄太小了,脑海里记得的东西实在太少,父母的姓名不知道,家乡的地址说不清。“我的小名叫冬生。印象最深的是原来住的房子后面是一个铁路小站,小站里有一个大家伙,就是铁路部门称为航吊的一种吊车。”后来,尹建波从铁路部门了解到,在1978年时有这种航吊的小镇火车站并不多。根据这一线索,他一直沿着铁路线寻找,从入省铁路一直到北部中俄边境线,后又按着有山有平原的特征走访,从黑龙江西南部一直找到我省与吉林交界处,有铁路的小镇都是他寻找的目标。
“记忆里的火炕特别清晰,而当时只有东北这边才有。”尹建波告诉记者,记得一年冬天,他在外面玩爬犁弄湿了棉裤,妈妈就用火为他烤棉裤,结果棉裤被烤着了,在他右腿膝盖下留了一个大伤疤。因为离家年纪太小,只记得父亲的名字里有个“柱”字,好像周围人都叫他“柱子”。
尹建波说,2006年,木兰县一户李姓人家找到他与他相认,可后来一聊,他和那家孩子失踪的时间不一样,经省公安厅DNA鉴定,他和李家人并没有血缘关系。就这样,尹建波又成了一个没有根的“孤儿”。
目前,已加入宝贝回家网站的尹建波,每天都关注着流浪儿童的信息,不少热心网友也给他提供线索。他坚信,像他一样情况的孩子最终都能回家,也包括荣立伟。(高虹 肖劲彪 荣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