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献爱心”
新京报:第一次给李大爷寄了多少钱?
侯英武:我刚毕业,拿到第一笔工资300元,给宝元父母寄了100元。我们班赵高峰发了300元,全部寄去了。
新京报:同学们有没有分工,谁每年寄多少钱?
杜彦敏:这个没有,也没有任何强制性。毕业后同学们有的在保定、有的在承德、有的在石家庄,各自寄各自的。有的同学中间两年家境不好没寄钱,但没忘记大爷大娘,也给去信。同学间聚会通电话,每次都会提起宝元父母。
新京报:有没有遇到困难?想过放弃?
牛树启:从来没有。我们写第一封信就觉得大爷大娘已经是我们的父母了。从没想过把两个老人丢下不管。
侯英武:我刚结婚那会儿也要买房贷款,挤着多少给李大爷寄点儿。寄多寄少,李大爷不会嫌弃。
新京报:家里人支持吗?
侯英武:都很支持,对孩子无形中也是很好的教育。
杜彦敏:到了年底,家里老人还催着寄呢。他们说,你们对别的老人都能这样,对自己的老人也不会错。
新京报:人们觉得你们帮助李大爷是做好事,献爱心。
杜彦敏:这不是献爱心。我们和李大爷就像一家人,所做的事都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不加工,也不想渲染。
“他也惦记我们”
新京报:李大爷说这些年你们给了他很大帮助。
侯英武: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只是我们帮助他,他也惦记我们。常写信关心我们的近况。有一次,李大爷还给赵高峰寄了100斤大米。李大爷把我们这些人整个放在心里,我们就更割舍不了了。
新京报:李大爷对你们有要求吗?
侯英武:李大爷从来不对我们提什么物质要求。
牛树启:要说要求,李大爷就希望我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身体好好的,家庭和睦,工作有所成就。
新京报:以后照顾李大爷有什么打算吗?
杜彦敏:04年05年以后大多都是打电话了。我们还是希望继续写信。电话挂了就没了,信在那,李大爷想我们了,还能拾起来看看。
牛树启:同学们现在条件都好了,大爷大娘要是不干活儿了,就别干了。他们在世一天,我们管一天。15年前的承诺没有期限。
大爷,大娘:
你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你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
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
1996年12月22日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周亦楣 河北保定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