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高温津贴成“鸡肋” 劳动者认为维权等于砸饭碗

2011年08月20日 08:4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在某企业工作的小李第一次领到了三天的高温津贴。但是更多的员工并没有领到过,他们甚至没有听说过。工人的权利意识淡薄,监管难等,让高温津贴成鸡肋。

  昨天,成都继续高温。中午2时,温度计显示室外温度达35℃。

  在温江区共耕工业园区的四川省亮彩包装有限公司厂房内,近百名工人正在加紧做酒瓶的喷涂工作,不少工人额头上已浸满了汗水,但是大家都很兴奋,因为昨天他们领到了3天的高温津贴。

  在今年高温天气中,主动向工人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比较少。为何如此呢?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是工人本身权利意识淡漠,另一方面因为缺乏明确的处罚标准,取证难度较大,造成监管部门的监督执行难。

  ■记者直击

  领到18元津贴 不少工人头一次听说

  下午4时,成都热浪袭人。四川省亮彩包装公司厂房内的4台冰风机和排风扇在不停地运转着,即使这样,工人们额头上还是浸满了汗珠。“比室外温度还是低了几度。”工人们说,厂房屋顶是彩钢瓦,如果没有这些降暑设备,室内可能还会热得受不了。“现在的温度我们都觉得能承受,每天下午3点公司还会送绿豆汤来,周围还没人中暑。”孔大姐说,相比自己曾经呆过的其他单位,这家公司很关心员工。

  昨日上午,公司就传出消息将给工人们发放高温津贴,不少工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津贴。“今天下午每人领到了18元钱。”工人小李出来打工3年了,第一次知道高温津贴,也是第一次领到,“钱虽然不多,但是我觉得很温馨。”小李说,她的同乡上班都没有领到过高温津贴,她算开了先河。

  主动发津贴 关心能留住员工

  “现在这个天气,就是坐着一动不动,都热得发慌,更何况是上班了。”四川省亮彩包装公司负责人陈米法老家在河南,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同是农村人的务工人员有一种天生的感情。

  “我们工厂主要做酒瓶等器具的喷涂工作,很热。”陈米法除了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外,还尽量把重体力活的工作安排在上午。这几天看报纸,他知道有高温津贴的规定后,就立即召集管理人员开会,决定主动发放,“钱不多,但这更能体现我们对工人的关怀,也更能留住工人。”发了三天的高温津贴后,接下来如果天气继续高温,陈米法说自己还会继续给工人发高温津贴。“打工七八年了,大热天上班还发津贴,这还是头一次。”孔大姐领到津贴后,十分高兴。与孔大姐一样,公司的近百名工人都兴奋地举起了手中的瓶子,向公司负责人表示感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