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贴=鸡肋?
工人表现淡漠 认为维权等于砸饭碗
进入8月份,省内各地的温度一日高过一日,不少市州已经达到了40℃左右。在这样的酷暑下,建筑等领域的劳动者并没有停止劳作。虽然政府已经发通知,要求日最高温度达35度以上时,要发放高温津贴。但多年来执行情况一直不甚理想。
“啥子啊?大热天上班还发高温津贴?没有听说过。”这几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部分建筑工地等地调查时发现,还有不少劳动者没有听说过高温津贴,或者听说过,但是并不计较单位发与不发。
交子北一路工地上,一名姓李的小工说,工地工资现在多数是按天算,小工一天六七十元,没听过高温津贴的事,“没得必要为了几元钱去找老板,如果丢了工作,一家老小怎么办?”小李说,他们不少老乡都不晓得有高温津贴,即使报纸上看到过,“也没得必要去争,即使争也争不过。”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劳动者认为,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关心高温津贴,就是和饭碗过不去。
■监管困难
取证不容易 应该提高违法成本
每年高温天气时,有关部门都会发通知要求用工单位保障好高温天气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防暑降温,室外温度达到一定标准,就要发放高温津贴,但这么多年来,劳动者依然很少能拿到高温津贴。
企业执行情况参差不齐,是因为“高温津贴的规定,缺乏法律支撑。”人社部门有关人士说,尽管有条文明确规定了津贴标准的发放范围,但并没有违规处罚的内容。所以对企业来说,基本上没有违规成本,尤其在一些私营企业,给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与否,完全靠老板的个人好恶决定。
虽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开通了举报投诉电话,但是基本上没接到投诉举报。每次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到工地监查,是否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好发现,是否发放了高温津贴就没有那么容易取证了。
“应该从完善相关立法着手,强化发放高温津贴的执法力度。”人社部门的有关人士认为,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缓解现在高温补贴发放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记者姚长寿摄影吴小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