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古人的无数咏月佳句,让中秋节倍添诗意。可如今,很多人过中秋节的主题却是吃月饼和送礼。都市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会不会在中秋节举头望月,勾起久违的诗意情怀?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817人进行了一项关于诗歌的调查,87.5%的人表示自己还在读诗,其中15.6%的人经常读。45.6%的人说,“诗歌热”可能不会再出现,但喜欢诗的人永远存在。
为何网友更爱古代诗歌
“诗歌应当是一种简练的语言,给人审美的享受或者强烈的共鸣。”在诗歌爱好者小江看来,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的举头望明月、海子的春暖花开、舒婷的致橡树……这些都是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的诗句。现在的诗却再也不能产生这个效果,只是少数人小范围的吟唱。
调查发现,在网友喜欢的诗歌类别中,古代诗歌占了绝对优势。63.8%的人喜欢古代诗歌,接下来才是现代诗歌(13.5%)、近代诗歌(7.1%)、当代诗歌(8.3%)。还有6.0%的人什么诗都不喜欢。
小江说,现在一些当代诗歌相当艰涩难懂,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而且,近几年又出现了“梨花体”、“下半身诗派”的“诗作”,让“诗人”和“诗歌”成了大众娱乐的对象。
“诗人不能低估读者的鉴赏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教授说,诗歌如果完全不能被传播或理解,也就丧失了诗歌的价值。这个责任应该主要由诗人来负。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能让多数人感受到意境、体会到美的。
当下诗歌的社会影响力如何?调查中,66.6%的人表示不看好,其中39.6%的人认为“影响力很小”。
至于原因,63.4%的人直言是“优秀作品少,诗歌质量低”;48.6%的人认为是“诗歌脱离现实生活”;27.6%的人认为是“媒体报道太少”。
“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精神,就没有诗歌。如今,仿佛文化就是余秋雨,学术就是百家讲坛,文艺就是赵本山,电影就是冯小刚,文学就是王朔。我们的社会还需要诗歌吗?”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留言说。
调查中,60.7%的人认为现代人普遍功利浮躁,越来越不具有诗意;56.8%的人认为现代人压力大,缺乏欣赏和品味诗歌的闲情逸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