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信心相关的乡音问题
“城市认同度当然是原因之一,但口音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跟自信心有关。”周宁认为,口音不再成为杨波融入上海的障碍,是因为现在的杨波已经被打上了中产的标签,在工作生活上都有足够的自信。
周宁有类似的经历。
“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几乎重新学了一遍普通话。”周宁在浙南小城长大,上中学的时候还被老师夸过普通话说得好,没想到一到北京就露馅儿了。没说两句话,人就问“南方人吧”。有一回上课,周宁做英译中练习。文章主角叫小苏,周宁对自己的英语颇有自信,却没想到他翻一句,底下的同学就笑一句。等他全文翻完,发现老师也在笑。北京同桌嘲笑:小叔,还他大舅呢。同学们又哄笑起来。周宁这才明白,自己平舌卷舌不分,一直把“小苏”念成“小叔”。
每每遇上这样的笑话,周宁总觉得受挫。他有些羡慕北京的同学,多好啊,从小就一口京腔,上学不用费力记平舌卷舌、前鼻音后鼻音。有时候听北京同学说话,那些不断往外蹦的儿化音,周宁觉得好听、洋气,不像自己,开口就露出小地方人的本色来。这种羡慕感和自卑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周宁的社交生活。“其实我是挺外向的一个人,但那时候就不太主动跟人交往,尤其碰上东北同学,我的普通话就立马变得结结巴巴的,生怕自己不小心就说出‘四的’、‘则样不行的’,又遭人嘲笑。”
英语都学得好还说不好普通话?周宁在自己床头放了本《新华字典》,发誓要用最短的时间攻下普通话。“倒不是说北京有多吸引我,或者将来一定要留北京工作什么的,而是生怕别人看不起小地方人。还是要说一口标准普通话,沟通的时候才会自信很多。”
拿学英语的狠劲儿学普通话,周宁很快就搞定了平舌卷舌、前鼻音后鼻音。虽然北京同学还会偶尔笑话他“北京周口店”的,但大部分人不会再嘲笑他的口音了。到了大三,周宁一改乡下小子的羞涩,不仅参加了学生会,还活跃于多个社团,丰富的校园生活令他如鱼得水。
毕业后周宁留在北京工作,过了两年因为业绩出色被公司派往上海,出任华东区副经理。南方人周宁到了上海,却丝毫没有学上海话的意愿。
“城市认同感或许是原因之一,我会更喜欢北京一些。”周宁说,“但更多的原因在于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乡下小子了,不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融入这个城市。”周宁说自己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事或朋友,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平时沟通都说普通话。“既然说普通话能生活得很好,干吗要费精力去学一门方言呢。何况这个城市尊重强者,事业成功比口音纯正重要多了。”
周宁甚至希望上海人人都说普通话:“要想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就应该接纳普通话。”(记者 林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