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他淡泊名利,宁愿享受简单朴实的幸福,用自己的琴声和无数人灵魂相通,互相温暖。他就是乐手理宁,一位57岁的下岗搬运工。
10月5日晚,小雨,广西桂林。
记者和朋友沿榕湖去杉湖,穿过阳桥。弦乐隐约中,听到《红莓花儿开》。旋律熟悉,又有些特别,乐声中转上桥头。只见一位中年人,一把小提琴,一方音箱,物我两忘。
阳桥是桂林水系中榕湖、杉湖的中心,夜深了,灯光中水波流动,行人匆匆。小提琴演奏流畅地滑过,让一切显得舒缓。一曲终了,乐手静默片刻,深深吸气,拉动弓弦,一段音乐奔淌而出——《映山红》。
寥落听众一齐拍手叫好,乐手微微躬身示意。演奏间隙,记者上前询问,他说:“我叫理宁,是名搬运工。”
一
老理今年57岁,已经拉了41年琴。15岁时,第一次听小提琴,他像失了魂,“能让我摸一下吗?”从此和琴再不分开。他带着琴去插队、下矿坑、进钢厂,琴声伴着他跌宕起伏。1985年,他到桂林冶金机械总厂做了名搬运工。3年前,厂子效益不好,紧接着改制,他下岗了。
生活拮据,他鼓足勇气,带着琴站到了街头。那晚,他挣了32.5元钱。“原本出来拉琴,是为了解决生计,困难不转嫁给社会。没想到一发不可收,现在看,这琴才是我最宝贵的。”没想到,3年中无数人听懂了他的琴,无数人在他琴声中流泪,也让他无数次感动。琴声使他们灵魂相通,互相温暖。
网上有他的视频,还被发到论坛、博客。网友说每次到桂林,再忙也要抽半小时去听他拉琴。有人说,从未被街头音乐打动,他是惟一一个。有人给他买花,有人每年生日都到这儿来过。人最多的时候,桥头围了400多人,“多到我心里怕,怕妨碍了交通”。
如今,他依然清贫。如今,他却已然富有。3年里,老理收获几大本留言。多少次,老理抱着留言本掉泪。有个女孩总安静地听,最后鞠躬离开。留言本上,这个叫慕晴岚的女孩写道:“我不能说话,但我听得懂。谢谢,你为我的生活带来美好。”有位小朋友留言说:“听你的琴,看见你直直的脊背,让我想到等我回家的爸爸。”
有一位捡废品的老人,拖一大袋空瓶,在一旁听了许久。其他人走完,老人摸出两毛钱来。老理忙去拦。老人说:“我没钱,但我听了你的音乐,想起很多往事。这是我的心意,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他看着老人走远,眼泪差点下来。
如今在街头拉琴,钱多钱少,老理都看淡了。他已经找到了最宝贵的,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街头,与忙于生计的人们分享感悟,分享音乐,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
有人好意介绍老理去酒店、咖啡馆拉琴,也有人开高价求他带学生,感谢之余他都拒绝了。“那样是赚的多,但很多人就听不到我的音乐了,尤其是没有闲钱的人。我愿意拉琴给他们听。”“他们喜欢我,简单、朴实。我舍不得,离不开。”
老理忘不了在深圳拉琴,旁边就是音乐厅。不少打工仔说:“我们买不起那个票,但我们有老理,一样能听到这么好的音乐。”有个导游,带团在南京,夜里有心事,想起老理的音乐,让朋友到阳桥,打通电话听。有个孕妇,怀着宝宝的时候就常来,生下宝宝两个月,就推童车过来。老理拉了支《小燕子》,孩子手舞足蹈。
老理说,我的收获,用钱买不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
二
老理自我要求高,没见过他哪首曲子马虎。耳熟能详的红歌,到他手里,深情饱含,艺惊四座。老理有个诀窍:“最关键是第一句,第一句一起,必须让掌声四起。”他最常拉的有《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有《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常听年轻人说,哎呀,红歌也这么好听!”
遇到他那晚,第一次听他的《映山红》,感到的是不由得屏住呼吸的美。细雨纷飞,记者和朋友有些瑟瑟发抖。迎着雨雾见弓弦跳动,音乐随之飞扬,原来是首《花仙子之歌》。
“下雨,真是心疼这把琴。”琴是1975年父母省吃俭用攒给他的,也是老理惟一的一把,“拉琴41年,这把,跟了我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