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农民李春军走进中央电视台,在撒贝宁的主持下,和其他三位嘉宾一起,谈起了农村文化建设。第二天一回沈阳,他就给记者打电话:“哥,我回来了。”
“好啊,我给你接风,吃火锅。”记者约他。李春军面色黑红,风尘仆仆,如约而至,和爱人一起,抬着一个大纸壳箱子。
“今年春晚还办呗?”
“办,你看,我把音箱都买回来了。”李春军打开纸壳箱子,里面是一个大喇叭。
吃完饭,两人直接回阜新打工,记者送他们到车站。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记者的心里酸酸的——为了这对农民夫妇对文化的执著和坚守。
雹神庙的春节联欢晚会
李春军是朝阳县雹神庙村民组农民,1996年开始,平时到城里打工,春节回家为农民办迎春歌会,已经坚持了16年。本报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记者也和他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今年11月初,一个陌生的北京电话打进了记者手机:“您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想找李春军做期节目,能帮我们联系上他吗?”
记者找到李春军时,他正在阜新市打工,手上全是水泥灰。听说姐夫要上北京,卖鸡蛋的小舅子赶紧跑到商店,花300块钱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尽管中央电视台来回的火车票都给报,但他还是没舍得买200多元的动车票,而是花80多元买了两张慢车票。
走进央视大演播室,李春军见到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还有宁波邱隘镇文化站站长竺培勤。
“我忽然想起‘白云’和‘黑土’见崔永元那个小品,紧张得手心直冒汗,可是话题一谈开,就放松了。”李春军说,“我当天坐的位置,不就是群众文化应有的位置吗?”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撒贝宁开场一番话,就说到了李春军心坎上。
想当年,他20出头,跟着村里的年轻人进城打工。打工生活,寂寞而单调。晚上上公园,看见城里人连唱带跳,羡慕得不行。心里想着:啥时咱也有台这样的戏匣子?
24岁那年,家里催他结婚,拿着父母从牙缝里省出来的3000元钱,站在卡拉OK机前,他挪不动步。“有丽,咱能不能不买彩电,买台黑白的,省出钱来买这个?”徐有丽知道拗不过他,点头答应了。
从此后,村民们每天都能听到从新房里飘出来的歌声,年轻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后来,他们干脆把卡拉OK机搬进了菜园子,于是有了雹神庙村第一届迎春歌会。
以后每一年,迎春歌会固定在正月初八开,节目从最初的歌曲演唱变成了小品、歌舞、京评戏大全,从菜园子一直开到乡里,观众从一开始的百八十人发展到四五千人,被村里村外人称为“雹神庙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次六中全会,提出要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真是一场及时雨。”李春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