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国性难题
在西二旗建厨余垃圾站遭附近业主反对,其实,类似的事情近年来在全国并不少见。仅在北京,就曾发生过高安屯、六里屯、阿苏卫等地居民对筹建垃圾处理站的强烈抵制事件。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业主反对建垃圾站的行为,反映了“邻避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邻避运动”的核心内容是“别建在我家后院”,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起因于垃圾处理厂等市政工业设施在建设中,经常遭到附近居民的反对。
在亚洲,“邻避运动”最早产生在日本。随后,在后续发展起来的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也相继出现。
这种情况虽然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但是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逐渐掌握了一套处理此等事情的方法,并形成了固定制度,较好地处理了公众利益和政府利益的关系,使“邻避运动”越来越少。比如,政府在建设类似垃圾处理厂这样的设施时,会最大范围地通知居民,并通过听证会形式收集公众意见。
但在中国,这种对建垃圾厂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理方式和制度显然还没有形成。政府缺少谈判的能力,居民也缺乏对政府的信任。
比如在12月15日,面对西二旗业主们的诸多质疑,海淀区市容委的官员、环评专家要么推脱责任,要么业务不熟练,无法做出合理的回答,最终激怒了业主。第二次环评结果公示后,在征求居民意见时,相关部门的工作也做得不够细致,许多业主居然无法领到表格。而之前的一些公示,也很难被受影响的业主知晓。
“我只是觉得现在我们无处申诉,北京市政府和海淀区间相互踢皮球,真让我们寒心。”领袖新硅谷一名业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此,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中国要想真正减少“邻避运动”,需要在决策过程中实现公开透明,并有制度保障,这都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努力的方向。但诸大建对政府部门的能力和认识并不乐观,他认为,目前政府还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邻避运动’越多,说明制度化管理越弱。”诸大建表示。
目前,西二旗垃圾站附近的业主正在聚集成一股力量捍卫自己的权益。他们中间有律师、有环境专家、也有大学教授,这些人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誓与将建的厨余垃圾站斗争到底。
结果最终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记者 孙喜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