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社会管理创新应积极回应青年需求
青年研究
社会管理创新应积极回应青年需求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讨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样一个话题时,如何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回应青年诉求、满足青年需求,更好地促进青年发展,是青年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畅通青年表达诉求的渠道
社会和谐发展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前提。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创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才能为青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实现了经济繁荣,物质匮乏的矛盾已经解决,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物价、食品安全等问题始终引起民众极大关注。这些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与青年息息相关,是广大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其中,又以教育、就业、住房这三大问题最受青年关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正是回应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
然而,仔细分析近年来青年群体中关注的热点话题,可以发现,当代青年的诉求更高、更多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基本需求实现,相对于生存性需求的满足,他们更注重实现发展性需求。比如,他们不仅注重工作的收入,而且要求有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富的业余生活,知识水平较高的青年则更重视职业的发展空间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青年在关注切身利益的同时,进一步要求平等和得到尊重,并对正义的实现和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怀有强烈期望。他们对发展机会、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的公平公正都十分关注。
毋庸讳言,当前我们的青年利益和权益保障的诉求表达的制度化渠道还不够通畅。在制度化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将导致青年寻求体制外表达手段。制度化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在渠道缺失、渠道堵塞、渠道不够快速便捷和使用成本太高几个方面。因此,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一是社会管理者和青年组织应该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走近青年,加强与青年的面对面交流;二是充分重视青年在互联网上传达的呼声和情绪,把互联网作为青年工作的战略工具;三是社会管理部门要消除对青年参与诉求和行为的排斥心理,对青年的诉求给予确实回应并加以解决和引导。
建立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管理中,青年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群体,既有参与权利也有参与责任,在制定社会管理措施、出台社会管理政策以及在具体的社会管理事务中,青年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当今的青年,既对自身利益问题高度关注,也对社会公共事务抱有热情。特别是有了互联网这一便捷参与途径后,近年来的重大社会事件,青年从未缺席,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青年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而青年的参与,将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的关注常常成为重大事件的筛选机制。青年在网上的关注、评论、转发,使一些重大事件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众多事件中被“筛选”出来,引起社会关注,进而纳入社会决策视野。正确看待和回应青年的这种参与行为,将对社会进步非常有益。以2011年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为例,青年网民通过互联网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评论,展示的是他们希望慈善事业更为规范健康的社会心理。事实表明,“郭美美”事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推动,对提高慈善组织规范程度、运作水平是一个促进。
目前,我国对包括青年在内的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已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有不足,缺乏操作细则。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权力精英垄断决策和闭门决策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公众社会管理参与则流于形式,比如,听证会形式化,座谈会不能真正听取公众的意见等。因此,要建立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就要通过制度设计,确保青年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为此,一是共青团、青联、学联等要发挥主要作用,代表和组织青年参与社会管理;二是为青年自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民间青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服务功能;三是建立及时关注、分析、回应意见领袖的机制,团结民间青年领袖参与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