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挖掘传统非遗民歌 “老带新”接力传承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9日 17:32     来源:雷竟技平台

  【解说】《打麦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唱得绿海泛金波》……近日,《徽音传天下——安徽非遗民歌学术音乐会》在安徽大学传统民歌传承基地举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传统非遗民歌唱响校园。

  【解说】安徽拥有丰富的传统民歌艺术,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还传递着世代相传的文化习俗。安徽大学民歌研究团队通过田野采风,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歌原始资料,并开设了三十余门涉及民歌内容的课程。

  【同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田雅丽

  这些年我们安徽大学民歌研究团队深入到各地,进行民间的歌曲采风,然后对一些采集到的民歌进行记录创编,然后应用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我们在民歌采集的过程当中,受到了民歌传承人的大力支持,他们毫无保留地把民间的这些歌曲唱给我们听,给我们讲民间的这些歌曲的故事,这对我们的研究以及我们后期的这种创编教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解说】安徽非遗民歌具有歌词质朴、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特征,演唱过程中情感真挚,往往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热爱与追求,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解说】王凤琴是大别山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父亲是当地文艺演出队成员,自小就跟着学习演唱民歌小调。从年轻时的小声唱,到如今剧场里放声歌唱,背后是王凤琴几十年来对民歌的热爱。

  【同期】大别山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 王凤琴

  我从小的时候在家,我们家条件不好,在一个乡村镇子里面。我们当时大部分都是小调那样唱的,还有对歌,渐渐我就爱上了民歌,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是非遗,反正就是爱好。我自己认为现在学生都对我们非遗不了解,我感觉我们非遗要进入到小学课堂去,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解说】安徽传统民歌的发展也离不开青年歌手的接力传承。田雅丽表示,安徽大学传统民歌传承基地以研究促教学,以教学促推广,邀请民歌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歌手。

  【同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黄刚

  去到当地去采集民间艺人这些非遗传承人他们现场的这种演唱和演奏,我觉得这是亲身经历,能够感受到咱们安徽民歌的这种博大和源远流长,然后这样的话我们这些学习者也能够汲取民间艺术这种营养,然后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一定的促进和意义。

  【同期】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庄云龙

  身为一个音乐教师,我来说更应该把这些学到的了解的安徽的非遗民歌,把这些好听的音乐好听的歌曲能够传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也能够起到一个传承的作用。

  记者 张俊 安徽合肥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