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节节攀升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下,不少企业选择了提前进货,避免成本价格的不断抬升对于利润的侵蚀,但这一趋势导致了存货水平的激增。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市公司存货一直在节节攀升。年初时存货金额仅为2.35万亿元。到去年一季度末增加至2.56万亿元,6月末又增加至2.82万亿元,9月底时为2.97万亿元,到了年底突破3万亿大关,达到3.22万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据已经高达3.53万亿元,这一数据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库存上升较大的主要是下游房地产行业和中游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化学纤维(涤纶、氨纶)和纺织服装行业。
越积越多的存货令市场开始担忧。一旦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经济增速下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很容易出现滞销、存货跌价的情况,从而双重挤压盈利。2008年次贷危机后,企业盈利大幅下滑就是“前车之鉴”。
招商证券认为,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由于需求减少,上市公司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去库存化周期中,而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出现。
缺钱,还是缺钱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不少上市公司的业绩非常抢眼,但是随着信贷紧缩政策的加码以及主动增加库存,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日趋紧张。
深交所日前发布报告称,2010年报数据显示,深交所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增长的同时,各板块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主板公司同比下降63.49%;剔除宁波银行后,中小板平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3.3%;创业板公司平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下降41.4%。
一边“惜售”,一边继续囤地的房地产企业,“缺血”的情况最为明显。一季报数据显示,A股房地产行业经营现金流占收入比为-62%,接近历史最低的去年一季度的-65%,对此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李鹏分析指出“通常房地产行业经营现金流是净流出的,目前经营现金流净流出较大,表明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因调控政策和贷款融资限制而大幅收缩房地产开发”。
不会重蹈2008年的覆辙
高成本压力、存货难以消化、资金的紧张,这些因素集中出现,是否会导致出现像2008年企业盈利大幅下滑的局面?
实际上由于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加上二季度气温回暖有利开工的预期,部分投资者曾担忧4月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过热趋势,而市场也一致预期4月份PMI指数将高于3月份53.4的数字,实际上5月1日公布的4月份PMI数据已回落至52.9,经济增速回落的风险已然降临到上市公司头上。
兴业证券认为,虽然上市公司高存货可能会面临一定风险,不过可能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极端情况,“毕竟2008年那样内外交困的局面历史上都较为罕见,并且全世界也不愿意重蹈2008年次贷危机的覆辙。”
作为出口晴雨表的广交会数据显示,今年第109届广交会第一期出口成交230.3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对美国增长13.6%,显示以美国为龙头的全球经济依然在复苏当中。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申万策略分析师李鹏建议投资者关注收入“含金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处于高位,且库存水平不高的煤炭、饮料制造和化学原料等行业;而建筑装饰、电器设备、金属制品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库存占总资产比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且一季度经营净现金流为负,需要警惕。
记者 贾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