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释放了国际板推出在即的信号,表示目前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国际板的推出能给A股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是否会拉低A股市场估值?是否会为A股市场带来较大的扩容和资金压力?国际板能不能成为A股市场的“投资板”? 这些问题都有待市场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推出条件渐趋成熟
国际板是指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这些企业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被划分为“国际板”。
虽然监管部门并未针对国际板出台明确的时间表,但业内分析,中国证券业监管层对于国际板市场的“预热”再度升温,各方人士对于国际板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板项目资源十分充裕,一旦国际板得以推出,目前沪深股市相对活跃以及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将吸引大批海外企业登陆内地。
汇丰银行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汇丰在国际板上市的工作目前已经准备就绪,只待监管部门“开闸”。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总监石晓成表示,中国金融市场要走向国际化,就一定要拥有国际化的资产配置能力。若能把世界范围的优秀公司以及中国红筹公司引进到国际板市场,就能够使得中国国内投资者多一个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这样上海证券交易所才能成为国际一流的交易所。
在各方的期盼当中,国际板的雏形和各方面制度规则最引人关注。
消息称,国际板的相关法规、技术和监管方案将参照国际通行法则制订。其中,对于引进来公司资产规模、所属领域中的地位等门槛都会有所考虑。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表示,有关部门在国际板建设方面都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在法律、会计、结算等很多技术方面上的工作。
而对于人民币是否在国际板市场中“唱主角”的关键问题,童道驰明确表示,国际板发行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而非以外币计价的股票。
对于备受关注的国际板监管等问题,曾任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史美伦表示,国际板要吸引来上市的大多是在其他证券交易所已经上市的公司,均为已有一段上市历史的公司,并非IPO,因此外国企业在国际板挂牌上市监管可能还需要新的思路。
尽管已有“越来越近”这一当前最权威表述,但业内人士表示,国际板的推出至少需要三个层面的准备:首先是法律法规准备,尽管当前对国际板的相关细节制定已经充分,但距离正式推出,还须经过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其次为市场准备,沪深股票市场的高估值局面需要进一步改善,不应与国际蓝筹股差距过大;最后是资金准备,国际板势必抽走部分资金,对应的,也需要引入一定资金保持市场的动态平衡。
国内市场影响如何
此前,权威渠道的消息对于国际板的上市企业范围已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国际板就是让境外注册的公司,既包括境外的公司,也包括中国移动这种业务在境内、但注册地和上市地在香港的公司,到境内的交易所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
业界人士预计,国际板推出初期,世界500强群体是入选的主要对象。这意味着持续的盈利能力,分红的持续性,投资者持有的安全性,相应的就是更合适价值投资,更合适投资者长期持有;与目前国内市场的投机性、高市盈率显然不同。
博众研究认为,管理层考虑国际板的推出,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内上市公司视股市为圈钱场所、不顾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等现象的不满。
分析认为,引进国外企业在国内上市,有利于引入竞争,迫使国内上市企业更加规范,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此外,国际板有利于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加中国股市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外资,拓宽投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成熟。
也有分析认为,国内监管水平亟须提高,发行制度、监管制度不健全,容易引发圈钱运动,向国际开放容易引发游资炒作。
对此,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史美伦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国外上市,国外的投资者并没有抱着圈钱的看法;而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也表明其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体制的认可。
另有消息人士表示,国际板推出初期,从上市数量及融资规模来看,都会非常有节制。把国际板解读为单纯的扩容过于片面,初期看,其对股市资金面的影响主要是在心理层面。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国际板的推出无疑会加大A股的资金分流,给A股弱势的走势雪上加霜,也延长了两市底部盘整的时间。
“关键还要看管理层的审批速度。启动初期肯定会对A股有所冲击,但如果后续管理层能够控制好审批节奏,那么这些冲击会逐步减弱。”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国际板对于A股市场也并非纯属“抽血机器”,如果管理层控制得比较好,可以使A股市场发展得更加理性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