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A股国际板推出渐近 或为人民币国际化关键一步

2011年06月10日 11:4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想和巴菲特一样,既爱喝可口可乐又能做可口可乐的股东?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距离推出越来越近,实现这一愿望已经并不太遥远

  “在这儿,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

  5月20日,上海2011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预告了酝酿两年多的国际板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这也是证监会高层首度预告国际板即将推出。

  此前,根据2009年第二次中英经济财政金融对话达成的协议,中国将允许海外企业在国内上市;同年,上海宣布将推出国际板。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国际板推出准备工作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分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但尚无境外公司在A股上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任荣明表示,推出国际板,中国的交易所市场就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形式上实现接轨。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已经决意填补中国证券市场的这一空白。6月3日,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在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方面,要求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

  “怎么做、做多大?”

  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看来,现在国际板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了,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做、做多大”。

  有关国际板的交易规则目前已经基本确定。2011年5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在上海2011陆家嘴论坛上透露,国际板在技术层面已经差不多完成,但是有一些规则和程序还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中国新闻周刊》从接近证监会决策层的人士处获悉,首批在国际板上市公司将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从香港和新加坡回归的红筹公司可能成为第二批。

  安永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梁伟立表示,第一批在国际板上市的企业,大部分都会是一些已经在中国做了很多投资,而且未来几年也准备在中国继续做很多投资的国际大企业。

  与在A股上市的其他企业一样,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计价。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5月21日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国际板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不是以外币计价的股票。”

  国际板的上市发行规则,较此前业内预测的更为严格。

  接近证监会决策层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际板将实行审批制,而非此前外界猜测的备案制度。

  从1999年开始,中国股票发行由行政审批制发展为核准制。股票发行必须经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方可,俗称“过会”,亦即审批制。5年后,2004年12月24日,在中国证监会第六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证监会深化股票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要逐步强化市场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减少乃至消除行政力量对选择证券发行人的干预,最终实现证券发行审核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

  此前,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在深交所上市时,也曾有过是否采用备案制的争论,但最终仍采取了审批制。

  在具体的财务要求方面,根据证监会此前披露的草案,在国际板上市的公司市值在人民币300亿元以上;公司发行前三年净利润总计要达到人民币30亿元以上;公司发行前最近一年净利润在人民币10亿元以上。这些上市门槛均指向大型跨国公司。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史美伦表示,国际板要吸引上市的大多是在其他证券交易所已经上市的公司,均为已有一段上市历史的公司,并非IPO。

  同时,对于国际板的定价机制,据前述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目前的说法是根据上市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的价格进行挂牌交易。外资公司在国际板挂牌后,将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统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

  由于A股市场的新股通常采取高价发行,市盈率可达20倍至30倍,对于外资企业吸引力很大。随着国际板相关规则制定接近完成,不少外资企业表达了首批登陆国际板的愿望,并纷纷着手准备。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此前就表示“希望汇丰银行成为第一家在国际板上市的银行”。另外,根据路透社报道,可口可乐亚太公众关系主管Geoff Walsh称可口可乐“有兴趣寻找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机会”。

  经济学家谢国忠同时认为,推出国际板,让奔驰、宝马、微软、可口可乐等百年老店来中国“安家落户”,可以使国内投资者分享这些世界级大公司的利润。

  想和巴菲特一样,既爱喝可口可乐又能做可口可乐的股东?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距离推出越来越近,实现这一愿望已经并不太遥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