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热钱的“池子”
国内流动性充裕、热钱源源不断流入被认为是国际板加速推出的背后推手。
通胀压力仍未解除。今年6月5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最新预测报告,预计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国内面临很大的输入性压力。
大量资金找不到出路。房地产仍在延续去年以来的严厉调控措施,受限购令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大幅萎缩。此外,A股自今年4月以来,已经下跌了300多点。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齐向阳认为,高层之所以如此重视国际板,原因在于目前热钱的流入促使外汇占款始终处于高位,而国内的流动性充裕,急需疏导,尤其是将人民币直接疏导到境外使用。
早在201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了“池子论”:即通过总量调控对冲热钱,把短期投机性资金放进一个“池子”,等撤退时将其从“池”里放出,从而避免冲击实体经济。
眼下看来,国际板正好可以充当“池子”的角色。在国际板上市的境外公司完成人民币融资后,如果通过兑换成外汇拿到境外发展业务,可以对冲相当部分外汇占款。
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储蓄高利息低,多余的钱没地方去,国际板开通可以分流部分资金,也可以减轻通胀的压力。
此外,推出国际板还能满足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不断增长的融资需求。早在2006年外资企业出口已经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赵锡军认为,在华投资的境外企业已经在中国扎下了一定根基,也建立了广阔的市场,它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时候这些企业会提出对融资的需求。
在赵锡军看来,国际板的推出,是对外开放的长期战略中的一个部分,在此时推进国际板的建设,是因为“建立国际板的条件已经具备”。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9727.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而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强大的实体经济成长也一定会催生一个相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