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向华安支付近4700万美元和解款
为维护广大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华安基金当年以雷曼欧洲违反双方签订的《产品合作协议》有关义务和责任为由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起诉雷曼欧洲,要求判令解除该公司与雷曼欧洲的产品合作关系,并判令其赔偿相关损失。
来自华安基金的消息说,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已于2011年10月27日收到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支付的和解款项及利息合计逾4700万美元。
以雷曼欧洲向华安国际配置QDII基金支付的“和解款项”及已经成功回收的结构性保本票据下的收益性资产进行计算,该基金的每份净值预计可达0.98美元。这也是众人关注的华安与雷曼欧洲诉讼案的最终结果。
若按照原始面值1美元返还给持有人,则意味着华安基金将对每份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出0.02美元给基金持有人。按目前份额约9700万份测算,华安基金需要自掏腰包约1900万元。
总体而言,相比于其他类似事件的处理结果,华安国际配置QDII基金取得了比较不错的结果。据了解,香港迷你债的清偿率在90%以上的比例仅为4%。尽管香港迷你债券的发行银行也会给客户一定的特惠安排,即便如此,客户可收回的投资本金金额也在85.7%至96.5%之间。而在全球市场,相关产品的投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构筑“桥头堡”破解“投资依赖症”
事实上,QDII基金出海的5年里,海外金融市场不仅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还经历了欧债危机、美国主权评级下调等诸多重大事件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QDII基金的运作面临着巨大考验,不少QDII基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亏。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下,投资本金能得以“全身而退”实属不易。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第一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试点为中国基金投资走向海外提供了经验借鉴,对于QDII制度的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就分析指出,虽然此次事件是雷曼破产这一“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引发的,但也说明该基金在产品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在产品投资上过度依赖于外方投资顾问,所投资的产品也过多地依赖于单一机构设计的产品。雷曼欧洲正是华安国际配置的境外投资顾问。
自华安QDII事件发生后,QDII基金“单飞”的情况开始出现。2009年2月,工银瑞信全球配置与瑞士信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解除合作协议,成为了基金业第一只“吃螃蟹”的公司。此后,南方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华宝兴业中国成长、华夏全球精选,加上今年的海富通海外精选、银华全球均与外方投资顾问“分手”,“单飞”的QDII基金累计已达7只。不仅如此,新成立的QDII基金基本都不再聘请外方投资顾问,选择“自立门户”。
在业内看来,投资理念的分歧、业绩不佳都影响到双方的合作。一方面,由于QDII投顾业务对外方投资顾问来说占比低,境外投资顾问投入相对较少,对国内基金公司的指导作用相对有限,而收费却较高;另一方面,随着基金公司对海外市场逐渐熟悉,不少基金公司已具备了独立运作和管理QDII的能力。
不少基金公司陆续在香港设立子公司,构筑海外“桥头堡”,利用海外子公司的合法身份,为QDII提供支持。 (记者桑彤 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