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再陷巨幅亏损 基金公司重整路在何方?(2)
步入“瓶颈”期基金业如何“突围”
应该说,弱市之下,无论新老基金公司均承受着经营的压力,但借助于已经积累的规模优势提取的丰厚的管理费,部分基金公司依然实现了较高的盈利。
据统计,管理费收入最多的10家公司合计金额达134.28亿元,占到行业总收入的46.52%。其中华夏基金以25.27亿元的管理费稳居第一,此外,嘉实、易方达、南方、广发、博时和大成基金收入均超过10亿元。与此相比,新基金公司的运作相对艰难,有14家公司管理费收入不足1亿元,还有8家公司收入不足5000万元。
一直以来,基金业的盈利模式都很简单,也很粗线条———业绩好、规模大、管理费多、利润自然就高。但在银行、券商、信托以及私募基金都在纷纷转型财富管理机构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先发优势甚至牌照优势都已难以为继。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眼下基金业的日子依然不好过。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方向的基金再度整体跑输大盘,有近四成股基收益为负。在股票方向的基金中,一季度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0.31%,标准指数型基金为3.93%。还有一个数据则是,今年一季度,新成立及待发新基金总数已经超过100只,新基金平均成立规模近6.67亿份,虽低于2011年10.73亿份的规模,但无疑新基金发行的竞争在今年将更加激烈。
基金投资连年亏损的残酷现实,也使得走过14个年头的公募基金业在规模持续缩水、市场影响力下降、社会批评如潮等现实面前,正一步步失去投资者的信任,同时行业内基金经理离职率较高、基金经理违规操作等都威胁着行业的发展。“基金公司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这是记者近期听到的最多的言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今年年初就表示,公募基金应该向现代资产管理公司方向转变。
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日前表示,基金业需要回到受托理财的本源,必须抛弃浮躁的、粗放的以规模为先的发展路径。国泰基金副总经理梁之平认为,基金业的发展模式到了该反思的时刻,“首先要反思的是基金业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其次是重首发轻服务,重营销轻产品的发展路径。”高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