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跨两岸的好人 台湾义工盼多开慈善“绿灯”
【编者按】随着两岸交往趋于密切,不少台湾民众参与到大陆的公益活动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愿意跨越海峡的距离,到大陆来默默奉献?他们在大陆行善,有什么切身感受?他们有什么期盼?……中国新闻网台湾频道推出主题采访策划《跨两岸的好人·在大陆行善幕后》,走近这群鲜为人知的好人。
中新网8月31日电(程涛)近些年,台湾“义工观念”不断成长,全世界各地都涌现台湾义工的身影。许多台湾民众来大陆做义工,为自己开拓生命的另一种经验、另一种可能。这种现象固然和台湾社会的观念转型有关,但更离不开两岸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台湾各种民间团体也形成社会上一股重要的公益力量。在这样的风气带动之下,不少年轻人渐以当义工为荣。
“台湾本就有助人为乐、做义工的风气,半数至九成的人都有义工经验。善心无地域之别,看到自己能尽一份心力的事,何乐不为呢?”在大陆西部山区支教三年的台湾义工刘湘吟告诉中新网记者,大陆和台湾同文同种,地理距离也近,因此这种现象是十分自然的。
因缘际会:带着一颗爱心来到大陆
随着大陆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都越来越大,两岸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两岸情浓”的感情更凝聚着台湾慈善组织以及个人参与大陆公益慈善事业。
据了解,从援助华东水灾开始,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参与大陆慈善事业将近20年。慈济基金会华北区静思书轩负责人王明萌向记者介绍,目前基金会已在大陆23个省区市援建希望工程校舍53所,参与的活动有开办慈济医院、爱幼中心,并为灾区捐赠“大爱屋”,为西北旱区修筑水窖等。
在大陆西部山区,有着三年的支教经历的台湾义工刘湘吟,在台湾与大陆西部山区架起了“爱心桥梁”。“每个人对生活的选择各不相同。在尝试过安逸的物质生活后,我更喜欢精神层面的富裕,所以我选择在山区支教,和孩子们朝夕相伴。”
“在台湾,做义工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可以让自己有无形的荣耀感和存在感。”说起义工经历,从事多年义诊的台湾人商金榜如数家珍,“在台湾时,我就参加过义工组织,因为年龄小,当时的还被称作‘童子军’。而且我那时还是童子军社的团长,相当于一个小负责人。在家乡和学校有公益活动,都会报名参加。”
商金榜说,年少时的义工活动,干不了什么技术型的工作,大多时间是维持一下现场秩序和现场服务,但就是这样的活动,“每次都让那个时候的我兴奋好几天”。
2006年,商金榜第一次在大陆参加了义工(义诊)活动,是在本科阶段。“我们在大陆进行义工服务的早期(2006年—2007年),基本都是在密云和打工子弟学校做义诊。在我研究生阶段,参与义诊的范围是以北京市区为主,在社区进行义诊服务。”商金榜说,“如果说小时候在台湾的义工经历是服务意识的积累,那么大陆的义工服务就显得更加专业。因为我已经可以用自己的医学专业技能帮助更多的人。”
中新网记者走访发现,在大陆做义工的台湾人大都和商金榜有着类似的情况,他们因为工作、学习或者家庭等原因来到大陆,在从事慈善活动时,也将自己的一份爱心带到了这里。
“其实我们来大陆做慈善,不是特意而为之,而是‘因缘’。”由于王明萌的丈夫在北京的慈善组织工作,她便跟随到大陆,“刚来大陆时,我没有工作,这也使得我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义工的服务中。因为之前在台湾也接触过,了解过慈济,所以融入大陆的慈济团队也便容易了很多。”王明萌说,我的这种情况在大陆的慈济团队中还是比较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