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清明节:总有一种力量让漂泊化成归心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台湾秉承闽南习俗,有“清明不回厝无祖”的说法,意即这个节气不回家扫墓的人就等于没有祖先。此时往往是台胞返乡祭祖的高峰期,两岸航班都要加开。在香港也有一句俗语:“有乜拜山先讲。”意思是有什么事留待清明拜祭后再说吧。每年返回内地寻根祭祖的港人确实不少。清明是澳门珠海两地边检部门最繁忙的时节。在等候过关的队伍中,很多是携带鲜花、香烛的澳门同胞,他们扶老携幼,前往合罗山、仙峰山等地的墓园拜祭先人。2012年4月4日,近万名华人从全球各地齐聚香港,参加“中华民族万姓祖先祭祀大典”,彰显“全球华人,万姓同源,祭祀祖先,共创和谐”的主旨。可以说,清明节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深入港澳台侨同胞的文化血脉中去。
祭扫已不仅是仪式,更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文化与行为规范;清明已不仅是节气、节日,更是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和精神纽带。千百年来,中国人通过祭祀祖先的庄严仪式,表达对前辈的尊重和对后人的鼓励,更意在增强家人、族亲、甚至民族的凝聚力,并祈愿家兴族旺,国泰民安。
“我已是80多岁的人了,人老更加怀念故乡。我要让在台湾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根在大陆,故乡就是东山岛。”
——老家在东山岛的老台胞涂国章
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东山岛,是不少台胞的祖籍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近半个世纪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许多人入台后,对家乡的父母生前不能尽孝心,甚至亲人逝世了也不能赶回送终。
随着2008年“大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往来的路更通畅,返乡的台胞人数逐年增长。许多人选择在清明节期间,返乡为亲人扫墓。老家在东山县西埔镇西埔村的老台胞涂国章,前年清明节特地赶回来为母亲维修坟墓,去年他又特地带着儿子再次返乡扫墓。一大早他和儿子在家乡亲人的陪同下,上山祭拜母亲。他为母亲坟墓敬花,抚摸着母亲的墓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久久不肯离去。他说,“我已是80多岁的人了,人老更加怀念故乡。我要让在台湾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根在大陆,故乡就是东山岛。”
全国政协常委、世界银行前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今年两会期间也袒露心迹,想回台湾祭祖。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表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希望台湾方面能够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同意林毅夫夫妇回乡探亲或扫墓、祭祖。据台湾媒体报道,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章亚若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蒋孝严近日也表示,对林毅夫想要赴台扫墓的心愿,他本人能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