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你说的见识是指什么?
张艺谋:就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要求。他认为这个地方很重要,我认为这个地方不重要。比如一个修汽车的镜头,我个人认为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他只有60天时间,拿掉礼拜天的休息日,两个月的拍摄期就只有大概五十天。所以我很不愿意一个修汽车的镜头耽误一天。其实这只是个中镜景,因为情节的上下已经很合理了。观众可能根本不会要求要怎么样,但是他坚持要求指导。
南都:像这样两种文化要求不同的地方,在合作中多吗?比如还有其他什么?
张艺谋:有很多处。我有些焦虑的原因是,他的时间宝贵啊。花了4个小时去讨论这汽车是坏在哪里了,我那四个小时能拍好几个他的镜头呢。我是因为他的时间,心里着急。少一天就是一天啊。像这个就是文化的冲突。我认为可以了,一知半解可以拍。他(认为)不行。他坚持认为,清清楚楚才可以拍。像这样的事情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当然很有压力。但我觉得这是专业演员的专业素质。
南都:是否可以说,“清清楚楚”,是这次拍摄最大的感触?
张艺谋:对。他这种“清楚”是。最大的好处就是人物慢慢就变得非常立体。比如说我们只是讨论车,他立马就会讨论约翰的出身。最后你想一想,后面的事情就清楚了。大家也意识不到我们下了功夫。这些东西组成了一个人物的合理性。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有血有肉地融进来”。
艰难:剧本打磨四年,曾被人狠批
“他不光是讨论《十三钗》这个电影剧本,基本就在否定我的从影道路”
该片的剧本打磨了4年,邀来知名编剧、作家刘恒与严歌苓参与创作。该片的文学策划周晓枫曾撰文透露,在改编的过程中,还邀请一些专家和读者给剧本提意见,有的批评丝毫不给面子,“张艺谋抗击打能力特别强,被批得鼻青脸肿,他全当做了泰式按摩,还有舒筋活血通淤的喜悦感。”
南都:《十三钗》在打磨剧本的过程中请了专家和读者提意见。周晓枫老师说,有的意见很不给面子。最严厉的批评意见是什么?
张艺谋:有些人很有意思。人家根本就不喜欢我,周晓枫就愣给人动员来。我没关系,你批评就批评。开会的时候我就闷着头做记录,尽量不要让大家有压力。那有些人既然来了,也就说吧。他不光是讨论《十三钗》这个电影剧本,基本就在否定我的从影道路,全盘否定,就一直不喜欢你。
南都:他都没看剧本吗?
张艺谋:都看,看了剧本。谈剧本的意见。但是否定的是“全部”,整个的创造道路,那当然很严重了。人家会说“你要听嘛,我就直接告诉你,我就是不喜欢,怎么怎么……”不要期待大家都赞美你,我都惯了。但是是你请人家来的,人家讲的是实话。讲到《十三钗》,他的意见会很清楚地显示出来他为什么不喜欢。他的意见是由于个人的认知、价值的成见带来的,还是它(事情本身)就非常尖锐地存在缺憾,都要分析。
南都:那种意见后来有采纳吗?
张艺谋:有很多吧。这个过程牵扯到五六十个人,所以我也记不清了,有好几年的时间。我实际上就是把所有的意见仔细地打出来,用投影机,放在墙上,长时间地修改剧本。一条一条地想,和文学策划一起分析,尽量找出来(问题)。我觉得他的话再尖锐,他都是善意的。人家本来就不想来,说完就走,你请人家来就是你愿意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