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莱德上演中国—中东欧合作“秀”
中新社贝尔格莱德12月18日电 题:贝尔格莱德上演中国—中东欧合作“秀”
中新社记者 郭金超 沈晨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议程的中译版上有一处翻译,把不少中国记者逗乐了。
因为根据这处翻译使用的措辞,当地时间16日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塞尔维亚、捷克三国总理的致辞环节应理解为三国总理的“showtime”(秀)。
译文虽不够准确,但当天三国总理在致辞中对中国—中东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阐述,的确让这场活动成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秀”,秀出合作广阔前景。
这场活动也吸引了来自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企业界人士1500余人前来。
塞尔维亚华人华侨商业总会会长金东荣告诉记者,目前生意面临转型关键期,今天到这里是希望能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找到一些政策新动向,判断企业在塞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像金东荣这样的企业家当天应不虚此行,三国总理都秀出中国—中东欧经贸发展政策,指明大方向。
“企业家们要看到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巨大潜力,坚定对市场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致辞中李克强从四方面指明商机所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蕴含巨大机遇;以装备为重点的产业合作大有可为等。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在致辞中指出,中东欧国家愿与中方进一步扩大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航空等领域合作。
这场经贸“秀”只是序曲,随着第三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各项活动陆续举行,双方更多合作“秀”在贝尔格莱德上演。
有趣的是第三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举行时,中东欧16国领导人纷纷秀出本国优势,推介自己国家,以期找到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契合点。
例如,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推荐了该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投资环境,希望将科佩尔港打造成中国商品进入欧洲的门户;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希望捷克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桥头堡。
李克强则再次化身“超级推销员”,代言中国装备、中国制造,逐一秀出中国优势——中国13亿人口市场巨大,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体系完备,中国的铁路、电力、港口、化工机械等装备质量上乘,性价比高……
由于谈得充分,当天领导人会晤时间大大延长。会晤后,李克强与武契奇共同向媒体介绍此次会晤情况,秀出各项成果。
两位领导人重点展示了此次会晤的成果文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它从九个领域详细列数了未来一年中国—中东欧合作的计划,大到匈塞铁路建设、小到中捷共同拍摄动画片《熊猫与鼹鼠》,各项合作成果俱列其中。
这份纲要还将去年双方签署的布加勒斯特纲要中相关措施执行情况以附件形式列明,向外界展示一年来布加勒斯特纲要80%的已落实措施。
虽然第三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的活动在16日已结束,但此间双方合作“秀”仍在继续上演。
17日,中、匈、塞和马其顿四国再秀出一项合作成果。四国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欧陆海快线。这条快线是匈塞铁路的延长线和升级版,建成后将为中国对欧洲出口和欧洲商品输华开辟一条新的便捷航线。匈、塞、马其顿三国总理对此一致表示,“今天是本地区国家、人民的一个好日子”。
引人注目的还有李克强与武契奇17日双边会晤后共见记者时上演的语言“秀”。两国总理互秀塞语和汉语,并默契地分别用对方语言“你好”开始致辞,李克强还多用了几句塞语,引得现场记者们一片欢乐。而几天前李克强的塞语还是零基础。
目光回到李克强与武契奇16日共见记者,介绍此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成果的现场,当时同传一度出现故障。对此,李克强开玩笑说:“可能在场的除了我听不懂塞语其他人都能听懂,所以我愿意在停留塞尔维亚期间学几句塞尔维亚语。”
可见,李克强在塞期间确实从繁忙工作中抽时间学习了塞语。
“我和武契奇总理在短暂的时间里,教会了对方用中文和塞文问好。”李克强在17日的记者会上透露教自己学习塞语的正是武契奇。
“我们还达成了高度的默契,如果我们说得不够标准的话,我们都得为对方负责。”李克强这段话也一下把武契奇逗得大笑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