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泓铭:清醒认识楼市新常态 与“崩盘说”相去甚远

2015年03月09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9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泓铭:我的发言题目是《“双防”并重应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

  张泓铭:2013年冬至2014年春,国内外盛传2014年中国房地产“崩盘说”。2014年过去了,中国房地产表现的确有所疲软,但同“崩盘说”相去甚远。未来会如何,政府又该如何作为,国人普遍关心。我的看法是:

  张泓铭:首先,中国经济新常态决定房地产市场新常态。房地产的总体表现,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导致增加或减少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然后对房地产业提出了增加或减少供给的要求。循着房地产市场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这个逻辑,人们自然得出以下结论: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同国民经济一样的趋势,也将保持平缓发展的新常态。

  张泓铭:其次,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具有两大特点:一个特点是继续绝对增长,即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指标,基本保持绝对值的增长。换言之,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向上的态势。另一个特点是增长率的下降,即房地产市场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比起以前那样快的速度而言是下降了,平缓了。我们对以上两个特点要全面的认识,不能偏废。如片面强调继续绝对增长,会导致盲目乐观;如片面强调速度下降,会导致盲目悲观。

  张泓铭: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的看法是,要“双防”并重。为此,有五点建议。

  张泓铭: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楼市在稳定经济、稳定民生中的巨大作用,稳字当头,“双防”并重。一要防范楼市再次过热、虚火上升。若楼市再度过热、价格大幅上涨,会让楼市多年积累的风险雪上加霜,引发危机的到来。楼市稳定或稍冷、房价稍降,是“高压罐”的自动释放和缓慢释放,没有大碍,应该容忍。二要防范楼市全局性的急速趋冷和房价大幅下跌。无论是经济和社会,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楼市严冬。

  张泓铭:第二,在行动策略上,要注意发挥市场自动调节的作用,让市场显示其内在的趋势性变化,人们不必急于行动。尤其不要因为完不成当年的经济指标,就把房地产当作救火工具,急急忙忙出台宽松的楼市措施。只要房价没有全方位的、急剧下跌的预兆,没有对金融和经济的严重威胁,就是相对正常的,不采取逆向的调节。

  张泓铭:第三,在观测指标上,要紧盯销售量和价格两项指标,尤其是价格指数。楼市销售量有所下降不要紧,只要价格基本稳住就行。价格基本稳住,就是在经济增长中,楼市相对降价,降低风险。价格缓跌也不要紧,稍久的缓跌也不要紧。我们要有定力、沉得住气,让楼市慢慢地卸掉高房价的包袱,回归合理。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使明天的中国经济更好。这是一种高明的调节艺术。

  张泓铭:第四,在经常性政策上,要将重点落在鼓励民众自住需求上,对此要有更鲜明的态度和措施。鼓励住房自住需求,过去也有,但做得还不够。在房地产市场新常态下,更要鼓励住房自住需求,做到一贯性和充分性。其中,对于首次购房者要雪中送炭,不仅要给与贷款成数和利率的优惠,还可以采取减免各种税收和规费等,但不能主张财政直接给消费者购房补贴现金。

  张泓铭:第五,在底线管理上,要有楼市危机感及应对的预案。总体上看,中国楼市不存在全局性的危机,但局部地区是存在的;而且,局部地区的危机转向全局性危机的可能性并非一点也不存在。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同时,要未雨绸缪,要有对危机的预案。比如,在楼市销售量和价格指数两项指标同时呈现普跌(指地域分布)、大跌(指下跌幅度)和快跌(指下跌速度)三个症兆共同出现时,果断出台救市措施。救市措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楼市交易政策本身的宽松,如彻底取消一线城市的限购等;二是采取支撑楼市积极交易的措施,如宽松的税收和信贷等。

  张泓铭:我相信,只要清醒地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并采取准确的“双防”并重的措施,中国楼市总体上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完全可期的。(根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