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办学三十年:助力西藏的“未来”
中新社石家庄9月10日电 题:内地西藏班办学三十年:助力西藏的“未来”
作者 李茜 阎红杰
42岁的美朗松布30年前走出西藏来到河北学习。在那段时光里,他不仅看到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这些只能在课本上看到的建筑,看到了电视、动物园这些“听说”过的事物,也经历了跟其他家乡小伙伴不一样的人生。
“在人生中最纯真的年代,我看到了本该属于这个年纪看到但是很多西藏孩子看不到的东西。”如今担任西藏昌都市住建局党组书记的美朗松布感叹道。
美朗松布当年就读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西藏学校是在内地开办的首批内地西藏班(校)之一。迄今,该校共为西藏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3413人。其中初中毕业生899人,中师毕业生899名,高中毕业生493人,大专毕业生1122名,其中120余人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毕业生称号。
12岁走出西藏,美朗松布在内地读了8年书,大学毕业后回到西藏工作。美朗松布回忆道,刚来到河北读初中时,身边的事物对他来说都如此新鲜,老师们也把他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当做家人对待。
在美朗松布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西藏很多家庭不注重教育,认为读书无用,不愿意送孩子上学。但如今,昌都市很多部门的一把手都是当年来“西藏班”学习的毕业生担任。他们这些“西藏班”的毕业生回到西藏后,大多成为了国家干部或者企业的领军人物。
“人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对教育的观念也变了。如今很多西藏孩子考取内地的初中、高中,甚至比高考还紧张。”美朗松布说。
西藏昌都市人大副主任卓嘎也是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西藏班”的第一届学生。来自农民家庭的她,14岁考上内地的西藏班,全家人都觉得这是一份荣耀。如今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内地西藏班学习,“作为内地班的受益者,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多学习先进的知识然后带回西藏。”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西藏学校校长冯瑞建曾担任该校第一、二批毕业生的班主任。1994年他第一次来到西藏,送第二届毕业生回家。从成都下火车后坐大巴车,经过将近一周山路的颠簸才到达昌都。当时,作为年轻教师,西藏恶劣的路况使他深受震动,而毕业生以及还在内地就读藏族班的学生的家长们送来的无数条哈达,让他第一次站在国家和西藏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带好西藏班,如何改变西藏?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只是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还是个可能对西藏未来有影响的人。”
该校2001届毕业生、“2013年度最美乡村教师”、“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是乡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当年走出大山使她看到了西藏与外面世界的巨大差距,也看到了教育对人的命运的改变,所以毕业后她又回到大山执教,如今已担任西藏墨脱县帮辛乡小学校长。她看到了国家教育援藏对西藏带来的改变,看到了西藏与内地的差距逐渐缩小,学校也由原来的两三个老师发展到现在的13名教师。
“西藏越来越美好,而最让我欣慰的就是全国都在关注西藏,重视教育就是重视西藏的未来。”格桑德吉说。
来自西藏拉萨的16岁小伙扎西洛布正在河北师范大学附属西藏学校进行高一军训,他的妈妈是该校第一届“西藏班”毕业生。“这里有妈妈的回忆,也有我的未来,我相信接下来的四年我会过得很充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