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明:国企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须“一司一策”
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此次记者会的主题是“适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常振明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常振明:国企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时间 来源:中央电视台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举行记者会,邀请厉以宁、陈锡文、易纲、常振明、许家印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十三五”经济发展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常振明委员,您刚才提到要推进国有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必须通过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问题是2015年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在您看来我们要实现预期目标还有哪些难点和攻坚点要突破?
常振明:谢谢你的问题,刚才厉老师也讲了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我介绍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一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积极推进。主要是两方面的推进,一是顶层设计方面,一是实践方面。顶层设计方面,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又出台了11个配套文件,各级国资委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进行了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这些指导意见和文件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在实践当中,我也看到很多在网上的评论说国有企业改革雷声大雨点小,这么多文件出来了,你们有什么动静?我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执行者,这些文件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我有一个体会:国有企业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整体来看,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国有企业所处的历史不同,所处的行业不同,他们面对的外部竞争环境不同。比如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也不同,每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商业模式也不同。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定要“一司一策”,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大方向和原则,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制定自己的战略,并确定未来的商业模式。
常振明:比如按功能界定分类,把国企分成商业类、公益类两大类,这个指导文件出台后,基本上全国很多省市的国资委,还有40几家央企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去年国企的改制和重组的步伐在加快,南车北车、国家核电和中电投、中远和中海运、五矿和中冶等等12家央企正在重组合并,说明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按照日程稳步推进。总之,“一司一策”中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自己的困难和自己的难点,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企业和企业的员工能够激励他们创新的热情,最终使全社会和人民得到实惠。我也相信国企一定能够实现他们既定的改革目标。
专题:2016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