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党员陈子军:捐遗体、上党课、学到老
新华社上海6月28日电(记者陆文军、潘旭)现年95岁的老党员陈子军与中国共产党同龄,他居住了65年的上海市黄浦区淡水路,离中共一大会址一步之遥。从当年帮助地下党员修收音机到如今利用互联网上党课,陈子军一生的经历与党的发展壮大相映衬。
从1951年开始,陈子军就住在与中共一大会址毗邻的老宅里,“党的圣地”他不知去了多少回,看着它一次次修缮,也感悟着周围环境的变迁。“一大会址、新天地越来越美,我去了多少次,都觉得不够。现在走不动了,但党的95岁生日,一大会址又扩大了展出面积,听说还有很多珍贵文物,我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一看,感情太深了。”
年龄大了,陈子军听力不太好,远离了钟爱的收音机。如今,陈子军做得最多的就是用笔记本电脑看新闻,颤抖的右手点击着鼠标。和记者对话前,他刚刚阅读完领导人出访欧洲的新闻。
“关于党和国家的消息我都看,这是我的党课。”为此,陈子军特意学习了使用电脑。
学习几乎贯穿着他的一生。也正是出于好学,他会修理和自制无线电收音机,也与共产党结缘。上世纪30年代上高中时,他帮一位班里同桌修收音机,事后才知道,这位同桌竟是中共地下党员。受他启发和帮助,陈子军借阅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西行漫记》等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
“学习了之后有一个强烈的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救星。”陈子军说。
上世纪40年代,原本有些粗浅基础的陈子军去夜校学习无线电装修技术。此后,他自制收音机,收听延安新华社广播,了解中国解放的动向。“无线电不离手,就想了解共产党工作的方方面面。那时候还没解放,在上海收听新华社广播,被发现后果可是很严重的,但我就是被延安深深吸引。”此时的陈子军已经将党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陈子军参与组织闸北区化学工人业余夜校,和100多名工友一同提高政治与文化水平。也就在这时,在闸北区工会的推荐下,陈子军赴党校学习,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对自己的要求肯定更高。”陈子军在化工厂废寝忘食,研究日本占领东北时发现的硼矿,厂里生产出了紧缺的硼砂硼酸等产品,摆脱了这类军民两用产品的进口依赖。1954年至1959年,陈子军先后三次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化工厂工作的百忙中,陈子军还自学化工英语和日语,退休后曾10次去参观上海世博会,去社区学校学习数码摄影。近年来他又学习大众卫生知识,研究修身养性。“感觉越学越不足,只有学得更多,才能奉献更多。”
为了庆祝建党95周年,陈子军自发开始抄党章。虽然年老眼花,但字迹工整,并且把抄好的党章张贴在居委会阅报栏,让更多人学习。
1995年,陈子军向当时的上海市第二医学院登记遗体捐献。“我既然学过一些大众知识,就该学以致用,这是最好的‘致用’。”陈子军说,虽然年纪大了,但看到国家日新月异,人才辈出,感觉党和国家焕发着勃勃生机,自己的心态也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