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宫阙似人间——距离地球393公里的“中国之家”
视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甘肃酒泉9月15日电 题:天上宫阙似人间——距离地球393公里的“中国之家”
中新社记者 张素
现代科技往往打破神话迷思。比如探月工程传回的数据显示,月球上荒芜冷寂,哪有传说中“月宫桂树”那般绮丽。
现代科技又让梦想照进现实。15日恰逢中国农历中秋节,千百年来这一日举首望月、低头思乡。而今仰望高空多了一个理由:那里有“中国之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严格来说,“天宫二号”仅是“家”的一部分。要等到一个月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前来交会对接,组合体定位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轨道,两名中国航天员入住,“家”才算完整。
正因是“家”,冷冰冰的铜墙铁壁也充满“人情味儿”。
“天宫二号”本身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其中可供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区域也就15立方米左右。两名航天员要在这个“家”里生活30天,为让他们尽可能住得舒适,缔造者发起“载人宜居环境设计”专项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形容这是一次“精装修”,他举例说,紧凑格出工作、娱乐、睡眠、垃圾存放等多个功能区,以折叠方式收纳多功能平台,用黄白两种颜色漆墙面,内饰选择轻量化硬件材料。
指标显示,航天员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噪音被控制在60分贝这一适宜程度,密封舱空气温度维持在22至24摄氏度、相对湿度维持在45%至55%,都是人体最舒适范围。
航天员也可解“乡愁”:他们可在“天宫二号”收发电子邮件,“睡眠区”有“云插座”供他们与亲人私密通话。
“极尽所能、集智攻关,显著提升了‘家’的性能和智能化程度。”朱枞鹏说,为让航天员集中精力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优化了控制计算机系统、自主研发操作系统、仪表控制器应用系统,降低在轨操作负担及难度。
既然要“小住”,外部环境又有高能粒子、宇宙射线纷繁扰动,航天员也需要适时修补房子。科幻电影里“像插拔U盘一样更换故障设备”的情节将在“天宫二号”上演,比如智能配电单元就用了“插拔式”结构设计,几分钟即可完成维修。
设计者还关注着这个“家”的另一特点。受大气阻力影响,“天宫二号”运行速度会不断下降,需消耗推进剂以维持相对稳定的轨道高度。为避免“粮草不足”,技术人员研制了在轨补加系统,能边飞行边“加油”,极大提高在轨运行时间。
聚散终有时,“天宫二号”的设计寿命是飞行两年,即便是像“天宫一号”那般超期服役,终究不是“长久之地”。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二号”其实是要为第三步“建成空间站”打下基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最接近未来我国空间站要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曾介绍,中国空间站总体构型是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达20吨级,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与人类已有的“礼炮”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等齐名。
不久前,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航天器总装、集成、测试中心(AIT中心)已在天津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计划的部分总装测试工作已在该中心进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的问题也许有了新解:仰望皓月当空,思在“中国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