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70年的变与不变
(两会观察)中国政协70年的变与不变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中国政协70年的变与不变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随着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的预热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的举行,中国正式步入“两会”时间,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式协商民主再次获得海内外聚焦。
2019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成立70年,“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的人民政协”却正当年,散发出历久弥新的“精气神”,更充分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玩转”互联网,“70岁政协”提升协商实效有了新利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民主协商新方式随之拓展。借助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等工具,小小手机聚合起分散在全国各地乃至身在海外的委员,使他们能随时随地参与讨论、开展脑力激荡。可以预见,随着5G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协商民主将被植入更丰富的现代基因,发挥协商的乘数效应。
“在路上”成常态,建言、提案的“言值”节节高。政协作用如何发挥,不靠“说了算”,而靠“说得对”;要做到“说得对”,离不开真调研、深调研。全国政协围绕“三大攻坚战”开展调研,如6位副主席带队赴深度贫困地区深入调研,近百位委员赴14个省区市专题调研污染防治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协商咨政。从“高大上”的科技议题,到“接地气”的民生议题,越来越多委员深入基层,成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践行者,致力于交出精品提案。
协商平台多元化,协商议政格局更大气。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这些不同层级、不同专题、不同渠道的协商会,编织出了密实的协商网络,最大程度集纳委员智慧,发挥政协的智库作用。
更时尚、更实在、更多元,“70岁政协”的这些“变”,说到底是围绕着政协的“不变”发生的,那就是不变的初心,不变的坚守。
人民政协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在参政议政、建言资政上发挥积极作用。凝聚共识就是要化繁为简,求同存异,将人心聚在一起,在国家振兴过程中形成合力;建言资政就是要化简为繁,在国家政策的解疑释惑、在复杂社情民意的反映和回应上不怕麻烦、善用巧劲。
站在70周年的门槛上,人民政协既要讲好中共治国理政的故事,又要讲好政协自己的故事,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为世界民主政治提供更立体更丰满的“中国样本”。(完)
专题:2019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