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北京市出租车份钱的上限是:单班每车每月5175,双班单人不超过80%,即8280。这个数字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呢?出租汽车的份钱究竟包括哪些成本呢?为了了解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成本,记者试图联系北京最大的几家出租汽车公司,但这些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我们的采访。随后,我们又向北京市出租汽车的管理部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传真了采访申请函,但截至节目播出,我们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究竟份子钱给出租车公司带来了多大的利润呢?
由晨立 社会经济学家
由晨立:(出租车)这方面的行业数据实际上是不公开的。
长期从事社会经济学研究的学者由晨立,几年来深入国内十几个城市,专门跟踪调研城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他告诉记者,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成本一直都是个谜。
记者:到目前为止,有没有一个城市的管理部门也好,或者出租车公司也好,真正向你公开过他们的数据?
由晨立: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多地方说我们这个是比较保密的数据,或者什么的,不便公开。
在由晨立看来,出租车公司运营成本之所以难以公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垄断。
由晨立:这个行业特别强的行政管制,就形成了一个,有高额利益的垄断集团,包括垄断者和管制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他们的利益获得究竟有多少,然后他是如何支配的,实际上都是非常难以公开的。”
由晨立告诉记者,目前唯一一份公开披露出租车公司运营成本的文件,是2006年北京市出租车运价听证会期间,出租车企业提交给听证会代表的一份审计报告,其中列举了驾驶员工资、车辆折旧费、五险一金、管理费等13项开支。
由晨立:那我(公司)完全可以把这个财务说成是零利润的,这个都没有问题,就是它的日常的经营成本,就是完全不受控制,一方面是它可以任意的通过做账来报出来;另一方面,你也许用其中的大半都付了人员工资,或者给经理,或者管理层开了高薪,你依然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声称自己没有利润了。
由晨立以一辆双班制的北京出租车为例,为记者进行了成本和利润的测算。出租汽车公司的成本主要包括:买车、保险、司机工资、社保等项目。司机每月交给公司的“纯份钱”平均为6000元,按新车8年的运营期限计算,公司仅单车收取的份钱将近58万元,扣除新车购车款10万元、保险8万元,每辆车的实际利润为40万元!
由晨立:这40万都是与日常出租汽车经营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们说它的空间有多大,如果在40万里,无论是公司日常运营,比如说租场地,交水电,然后纳税,或者说是人员的工资,或者说它一些公关的费用,或者说日常运营的费用,这些东西,无论你的消费有多高,你的成本有多高,都和出租车行业日常的经营没有任何关系,不为这个行业创造任何价值。”
由晨立认为,要解决目前国内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打破垄断。而在欧美国家,出租车行业的改革经历了从“数量管制”、“价格管制”向“质量管制”和安全管制转变的过程。英国伦敦的出租车改革,在放松数量和价格管制的同时,加强了对出租车的质量管制。改革使得大量新的从业者进入这个出租车行业,通过竞争使降低了出租车价格降低,同时,出租车数量的增加了,大幅降低了乘客的等车时间。一项全球出租车年度调查显示,伦敦出租车由于拥有态度友好、精通路线的司机,连续数年被评为世界最佳。在美国纽约,多年前出租车牌照数量就被严格管制,基本不再增加。但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约租车”市场开始兴起,和传统出租车的运营方式不同,“约租车”不在街头“扫客”,也不在机场、火车站、酒店蹲点候客,而是在固定一个停车场所,由乘客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接受租车服务。约租车分为三类:一美元就可以乘坐的社区车、服务于商业客户的黑色车和几百美元租一天的豪华车。目前,纽约市“约租车”的数量达4万多辆,是传统出租车数量的3倍。
由晨立:实际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应该是破除行业垄断管制,只要你破除垄断管制,任何的垄断利润就不会存在了,它竞争者通过竞争者进入,来压缩利润空间,然后通过自由竞争来降至价格。
主持人:如果按照由晨立研究员的说法,每辆出租车运行8年的纯利润为40万元,平均每年5万,那么北京几家出租车公司的确是收益惊人。出租车的价格一涨再涨,而出租车司机还不得不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才能挣到属于自己的钱,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乘坐出租车的乘客,还是出租车司机,确实有理由要问,这个份子钱究竟是如何计算的?是怎样分配的?出租车运营公司的利润究竟有多高?我们知道出租车行业和许多行业不同,它有着较强的行政管制色彩,市场准入、价格、数量都有行政管制的介入,我们也希望这种行政力量能够帮助公众了解出租车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出租车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健康,让城市更和谐。无论上海的350元是多是少,是否还有降的空间,但上海行政部门毕竟让份子钱降了下来,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进步。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主编:熊曼琳 编导:高杨、周羿翔、顾智义摄像:沈焱、白羽、吴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