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民 上海市物价局价格检查所所长:
有反映日化企业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我们已经立案调查,检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解说:
昨天的声明,联合利华表示,暂停涨价的决定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而做出的,而由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带队的调查组,也已经在上海,对联合利华部分产品拟涨价事件展开了调查。目前,除了联合利华外,另外三家日化巨头尚未做出任何表态。
主持人:
是否操纵价格?是否垄断市场?现在相关部门还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所以我们只能以最大的善意来揣测一下,在这种时候进行调价,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今天我们就请到中国政法大学刘继峰教授。刘教授,从您分析来看,像日化企业这种涨价,我们先说说它合理之处有可能是在哪些方面?
刘继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从现在报道出来的相关信息来看,我们只能说它可能存在的合理之处,这个合理之处大概就是日化厂所讲到的成本的增加。这个成本的增加就是石油在涨价,所以导致日化产品的成本增加,进而要涨价。但是为什么我们这里说,它是一个可能的合理性呢?因为2008年的时候也是石油涨价,而且那个时候涨价幅度比现在还要大,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涨?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去探讨,对于成本的增加,是不是这些日化企业必须走涨价这条路,才能转嫁这些成本。在日化销售成本构成中,销售成本是特别大的部分,尤其是广告。所以我觉得可能这里边并不能形成一个直接的推导,就是成本的增加就一定要涨价。
主持人:
已经出现的一些现象来看的话,最可疑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可以怀疑他有可能在操纵价格?
刘继峰:
这里面有几个现象是特殊的,比如说这四家企业,他们都在大致相近的时间内说要涨价,再有一个就是涨价的幅度也相对较为集中。
主持人:
我们逐一说,在大致相近的时间内涨价,也有可能企业同时面临到一个成本增加,同样的困境,所以调价时间可能会相对集中。
刘继峰:
事实上可能会存在另外一些更细致的情况。比如说每个企业的内部成本构成应该不一样。
主持人:
不都是日化产品吗?不是应该会很接近吗?
刘继峰:
但是它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库存的量大小,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市场价格到底是涨还是不涨。
主持人:
在什么时候涨,所以都是不一样的,不应该有这么集中的巧合在同一个时间需要涨。
刘继峰:
至少这样一种相对集中的涨价情况,应该是非常规的一种营销行为。
主持人:
另外,您提到一个幅度,如果统一上调5%到10%的话,也是非常可疑的一点。
刘继峰:
对。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涨价的话,它会产生一个营销的后果就是出让了一部分市场,就是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没有涨价的那一些产品,但是如果这样一些企业联合起来,尤其是占的份额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个后果,就是消费者没有选择,要想买的话,只能买这些涨价了的产品,这种情况对于消费者的利益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主持人:
您讲到这个就是涉及到为什么企业不单独涨价,如果联合涨,损害到我们具体到有哪些权益?
刘继峰:
涉及到应该主要是消费者的选择权,但是另外还涉及到一个消费成本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消费福利的问题,因为毕竟和涨价之前相比较,每一个消费者的支出成本都要增大,所以总体上来说,可以用总体的消费成本、消费福利都被侵害了。
主持人:
也有消费者说,他占了80%,整体涨价了,也许我们可以选择另外20%那些小品牌,不受他的控制,你觉得这个成立吗?
刘继峰:
从理论上说,这个似乎是成立的,但是实践这样一种现象,真正要出现还是有一些障碍。尤其是品牌效应,人们会习惯地去选择自己常用的一个品牌,真正基于涨价这样一个因素,使这部分消费者去转移到另外其他没有涨价的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上,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主持人:
被动要选择涨价,无处可逃。
刘继峰:
对。
主持人:
另外,我们也看到大品牌都在涨价,可是那些小品牌并没有提出要涨价,如果都面临同样成本增加的环境的话,为什么小品牌反而不涨价?
刘继峰:
因为涨价对于小企业来说是会是一种诱惑,但由于它的品牌、市场占有份额,以及消费者心目中形象这样一些因素影响,原本不涨价的时候,占的市场份额就很小,在涨价的情况下,市场份额就更小了。所以对于他来说,理性地选择不要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