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企业创建品牌才有出路
自主品牌缺失导致中国服装企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外贸加工企业只能辛辛苦苦“为他人作嫁衣”,赚取微薄利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大力倡导,“十二五”时期,中国要由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其中重要途径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在近日举行的服博会上记者发现,服装行业已经悄悄开始了由“贴牌”到“自创品牌”的变身。
告别贴牌时代
贴牌和品牌的差别直接体现在利润上。江苏苏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生指着一件女士西服告诉记者,这件衣服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约50欧元,在中国离岸价格仅为8欧元,去掉1欧元的管理费、运输费以及5欧元的布料费,贴牌生产毛利只剩下区区2欧元。而当这些中国制造的服装贴上洋品牌返销中国,立即身价倍增,商场里要卖到上千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拥有知名品牌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其中90%以上的名牌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这些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总量不到3%,销售额却占到50%左右。
中国货物出口额已稳居世界第一,但所出口的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10%。2010年,中国有54家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甚至拥有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企业,却很难找到几个全球叫得响的品牌。
“做出口使用的是订单—生产—订单的直线思维方式,那么创品牌做内销的思维方式就仿佛是一张大网,从研发、市场、销售到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考虑周全。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抓住消费者的心。”张先生对记者说。
自创品牌就像抚养子女
“年轻白领,每个月把工资的60%以上都花在买衣服上,中国的服装市场潜力太大了。”北京某服装采购负责人刘小姐告诉记者,的确,怎么会有人愿意舍弃从这如此巨大的市场分一杯羹呢。刘小姐直言,“许多企业只看眼前,搞短平快,赚一把是一把,舍不得下力气投入进行自主创新。如果靠做加工赚钱,再过几年恐怕连汤都喝不上了。”
服博会上,在知名童装博士蛙的展台,记者了解到,博士蛙也是由做加工“起家”的。负责人刘萍告诉记者,当时董事长钟政用感觉做加工压力很大,就从1996年开始探索销售通路,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哈利·波特第四部全球同步上映。博士蛙品牌通过谈判,拿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卡通形象品牌授权,自行设计童装款式并在终端销售。紧接着,博士蛙品牌接连拿下了网球王子、NBA、曼联、尤文图斯等7个授权品牌。
随后的2008年,钟政用在日本注册了品牌“Baby2”,委托日本企业贴牌加工,自己则专注于建设品牌和渠道。就这样,一个优秀的童装品牌做了起来。
显然,“贴牌生产一单是一单,追求的是短期利益。”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说,自创品牌就像抚养子女一样需要长期投入。
他当年也是在外销中发现了品牌价值,并于10多年前自创品牌庄姿妮杀入国内。如今,他的品牌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假如只以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来计算,该品牌已进入盈利阶段。
“自主创新决定着我们能否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如果在全球产业链的价值低端长期徘徊,劳动就不会转化成财富。”张先生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