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2月1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2)
二是东部地区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集中区。2011年,江苏、上海、广东、北京、浙江五省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177.8亿美元,占全国离岸合同执行总额的74.6%。从全国范围看,东部地区各省市离岸合同执行额合计208.6亿美元,占全国离岸合同执行总额的87.5%。中西部地区服务外包发展速度较快,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同比增速为东部地区的一倍多,发展潜力较大。
三是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以中型企业为主。中型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占全国的2.9%,离岸执行额占全国的51.2%。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企业共22家,比上年增加7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1%,离岸执行额占全国的16.4%,企业规模迅速壮大。
四是服务外包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重要领域。2011年,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85.4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含大专)58.2万人,占比达到68.1%。截至2011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6939家,从业人员318.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223.2万人,占70.1%。
【沈丹阳】:六、关于农超对接发展情况
从2008年起,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农超对接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国开展农超对接的规模以上连锁经营企业已逾800家,从业人员200余万人,与超市对接的合作社已突破1.56万个,社员总数超过100万。据了解,开展农超对接,可以使超市降低约10%的生鲜农产品经营成本,使合作社社员年均增收4000元。
二是农超对接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大部分超市已经和对接合作社建立了利益互惠、风险共担的长效对接机制,农超对接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企业实力增强。开展农超对接的连锁经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接近1亿元,连锁门店总数超过5万个,总营业面积达4600万平方米,冷链系统和配送中心等基础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为满足超市要求,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检测室,对农残等指标严格把关,同时加快建设自有农产品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农超对接的合作社自有农产品品牌已超过7000个。对接机制升级。山东家家悦超市为农民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先后对5万亩基地的15个蔬菜品种建立了最低收购保护价,同时还以合作入股的形式帮助合作社建设冷库,并对合作社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对接双方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了订单化农产品生产机制的建立。
三是农超对接形式不断创新 。大型连锁超市自建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北惠友商业连锁发展有限公司租赁土地2000亩,自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实施批量采摘和流通全过程封闭管理,进一步降低流通损耗,节约流通成本。搭建新型长效性对接平台。浙江省在各地建设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以此作为农超对接的长效性平台,克服了以往洽谈会、展销会等持续时间短、随意性强的弱点,有利于农超对接的持续深入开展。探索网上对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陕西省以信息引导为抓手,在商务厅网站上建立了“陕西蔬菜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各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及时发布当地蔬菜供求和价格信息,开展网上对接撮合,开辟网上蔬菜销售渠道。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创新财政支持政策,扶持力度与农超对接规模直接挂钩,鼓励企业建设生鲜物流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等设施,不断扩大农超对接规模,提高农超对接比重。
【沈丹阳】:七、关于第七届中部博览会情况
举办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部博览会)是贯彻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中部六省份先后举办中部博览会,取得积极成效。目前,中部博览会功能日趋完善,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开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部博览会对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扩大中部六省以及境内外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部博览会加速了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充分展示中部地区能源、交通、成本等优势,吸引了大批沿海地区的企业、产业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前六届中部博览会共吸引境外客商约3.69万人,推动一批大项目落户中部。同时,国家有关部委(机构)利用这一平台,与中部六省签署了系列合作协议,为中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将于2012年5月18-20日在湖南省举行,以“开放崛起,绿色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优势,促进中部地区与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全面对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届博览会将采取湖南一线、二线城市联合承办的“1+3模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旅游、文化等重点行业,以省会城市长沙为主会场,二线城市株洲、湘潭和张家界分别举办各种专项活动。
【沈丹阳】:接下来,欢迎大家提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1月份进出口情况。我们注意到进口和出口同时出现了双双下滑,我们分析可能是金融危机以来,单月外贸表现最差的一次,请问具体的原因?会不会成为一个转折点或者趋势,对于1季度以及全年的外贸走势如何研判,据说陈德铭部长要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在稳出口,保证外贸增长方面有什么措施?第二,今年2月8日,我们获悉商务部驻利比亚的工作组已经返回了,这次考察中,中资企业在利比亚投资的损失状况到底如何,具体金额多少,损失较大的企业是哪些?从现在与利比亚增长的谈判进展来看,是不是有可能追回企业所关心的尾款,而且中国政府是否鼓励企业重返利比亚完成部分烂尾工程,甚至参与重建?谢谢。
【沈丹阳】:关于1月份进出口情况。前几天海关总署已经发布了进出口数据,我刚才也做了简要的发布。简单就数据来看,确实是进口、出口同时下降,这是多年来没有过的情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1月份元旦和春节长假的假日效应影响。二是与当前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趋紧特别是国外需求下降有关。
按照以往的规律,由于春节因素,一季度外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外贸企业一般是节前赶出口,节后进口才到货。另外,今年1月份法定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同期少了4天,因此,当月同比数据并不能说明外贸发展走势。海关总署根据节假日变化情况做了一个调整测算,1月份进出口增长6.2%,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1.5%。按经过季节调整后数据分析,尽管进出口都还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幅仍然延续前几个月的下降势头。
关于一季度外贸形势。我们认为,由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总体看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出口增长乏力,主要还是美欧日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进口需求下滑,特别是消费类产品的需求下滑所致。比如,欧盟是我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将近1/6,但是去年我们对欧盟出口增幅低于平均增幅近6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对欧盟出口继续下降,降幅为3.2%。这明显拉了整个出口的后腿。从进口看,因为国内外需求放缓,美欧对我国仍然实施出口管制等原因,扩大进口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制约。从以上数据来看,外贸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我们不能仅凭这一个月的数据断定所谓的转折点已经到来,或者全年外贸增长将会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沈丹阳】:我们认为,既要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又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目前商务部和全国各地商务部门正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外贸发展潜力,已经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充分准备。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外贸运行,特别是优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情况的监测预警,分行业、分商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外贸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要引导、帮助企业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为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还要特别提醒大家关注一个情况。今年1月份,尽管存在刚才讲的不利因素,一些地区、省份的出口仍然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其中比较多的是中西部地区,同时沿海地区也有几个省的出口出现了增长,比如,福建省是少数几个进出口都保持正增长的省份。这与福建省外经贸部门去年下半年以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有关,包括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家都知道,泉州、靖江一带传统的产品,比如鞋、服装、箱包等,从原来简单的自行加工贸易、低端产品变为生产自主产品、一般贸易,这类产品出口的增幅很大。这些措施提升了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使得出口仍然保持比较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