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京味画家杨信痴迷老北京文化 口头语是“妥了”(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7日 17:0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瑞蚨祥

  “这里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上世纪70年代初,“文革”后期,傍晚的北京站总会聚集一拨儿画素描的孩子。他们的年龄从十三四岁至十八九岁不等,大多是来自东城少年宫、西城少年宫、宣武少年宫等绘画班的中学生,外加一些爱画画的工人。

  北京站是人流密集之地,要想在候车室找到身份不同、穿着各异的人物模特是容易的。但真要谈成一个免费的模特“交易”也不易。好在画画儿的都是些孩子,向面善的成年乘客提出画像的请求,有时还能如愿。杨信喜欢找特点突出的农村老大爷画速写,就说“不好意思打搅您了,我们画画儿老师催着交作业,请您配合我一下。”

  可问题是,来画速写的孩子太多,一个人谈成了一个模特,一大群孩子便围上来画。二三十个小画家都来画一个人的情景常见,这场面难免会惊动车站带红箍的治安人员或警察。还真有小偷小摸,瞧准画画儿的、被画的、观看画与被画的——大家都神情格外专注的绝好时机,下手得利。

  杨信有时匆匆往嘴里扒拉几口饭就出门,有时甚至拖后吃夜宵,在火车站一画就画到深更半夜。等到末班车没了,只能自己腿儿着回家。但心里欢喜、充实,渴望有朝一日成为古代吴道子或当代齐白石那样的丹青妙手,画上几笔,就引来万千惊异而赞许的目光,生命有限,画作长存。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北京站给热爱艺术的青年带来了许多激情与灵感。1968年,诗人食指曾经写下《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人们不大知道,除了诗人,还有一群年轻画家从北京站走出,当时和杨信一同画素描的孩子有不少人已成为画坛精英,包括前面提到的画家吴静涵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平、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芮法斌等。

  然而,北京站也给这些画素描的孩子们带来过不愉快的回忆,他们都已经不大愿意提及。如果说那些曾经在此倒卖车票的黄牛党们被驱除还可以理解,而画画儿的学生们以治安原因而遭驱赶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在京城画界,“一提北京站画素描的那些孩子,大家都感到亲切、熟悉,也有隔世之感。”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涂鸦,直到考上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再到今天成为知名的北京民俗画家,杨信坦言:“说到素描,还是少年时代打的那点儿底子。”

  “胡同记忆”的世界魅力

  北京民俗风情画展轰动巴黎

  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并由法国主办方单独出资盛情邀请,说明画家杨信的京味民俗风情画受到的重视和认可。这不光是对他本人作为艺术家的一种崇高礼遇,同时也是对北京文化、京味艺术的一种赞美和揄扬。

  2004年春天,中法文化年期间,杨信的京味画系列之“老北京胡同印象”画展,在巴黎凡尔赛展览中心举办。此前,他已经出版了《捧读胡同儿》、《京城老行当》、《大前门外》三本画册,号称“京味民俗画三部曲”。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他的首次个人画展“胡同记忆”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展出时,就已经引起中外艺术爱好者和职业画家们的赞誉。彩色笔触的热烈奔放与生活场景的动态鲜活浑然一体;京味民俗的历史感与现代绘画的时尚性相映成趣。正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最先发现古老的北京民俗题材,将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艺术表现的母题,为越来越怀旧的现代人所格外珍视,并成为人文北京的一种诠释。10多年前的杨信身上确有一股京城爷们儿“不忿儿”的劲头,与对他频频竖大拇指的外宾合影时头抬得高高,显得傲岸不羁。倒是见过中外大世面的、今天的他更显得闲适、从容。

  有一个有趣的插曲,发生在此次采访时。我发现他的画册《捧读胡同儿》便问:“你这书的名字不错,‘捧读胡同’。胡同要捧着,它是宝贝。今天看来,‘捧’字用得真好,有超前味道。谁起的书名?”杨信不很自信地嘟囔:“哎,瞎起的。”我于是正色道:“我起的!”

  当时,杨信的一位朋友对我说:“有一朋友要出书,是画胡同的民俗画册,叫什么名字好呢?”我脱口说道“捧读胡同”。之后,甚为后悔,这原本是一篇写老北京的文章或一部文集的好名字,但若再用,就是抄袭别人画册的名字了。而我当时并不知是杨信出版画册,也没想到10年后会认识画家。

  话虽如此,你也好,我也好,我们大家“捧”着老北京、“捧”着京味文化的心情是一样的,不分彼此。

  就连老外也是一样痴迷京味。

  这不,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出现在中国画家杨信画展的大厅里。二十幅渗透着浓郁老北京民俗风情的画作,精心装裱,新颖亮相,引来如潮水般的观众,其中不乏当地记者、艺术家、画商、出版商……一位名叫莫艾尔的议员仔细看过《结婚办红事》、《杠房吹鼓手》、《天桥把式》、《戏园子》等画作后,当即邀请画家到法国的学校去,给学生们讲讲老北京与新北京的故事。法国国家电视台、德国国家电视台、《欧洲时报》等媒体对来自中国北京的民俗画家做了专题报道,称“一位北京胡同里长大的民俗画家,把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带到了欧洲”。

  杨信的京味画在法国巴黎、里昂等五个城市巡展,北京的民俗画家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胡同哺育的文化使者杨信这样对外国记者说:

  “中国的魅力、北京的魅力,在于其自身的古老和丰富,更在于今天的开放和进取。我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北京人,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为北京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更为我们今天的进步和发展由衷地喜悦。”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