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兴隆塔地宫之谜:阗国高僧法藏带来舍利金瓶
兖州,为古九州之一,历来为商贾云集、文人汇聚之地。
如今,兖州也正创造着新的历史。于2010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的兖州兴隆文化园,依托有900多岁高龄的兴隆塔,正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建设,力求打造具有浓厚佛教文化色彩的旅游景区和文化交流基地,形成山东儒释道即登山(泰山)、拜孔(曲阜)、礼佛(兖州)新的经典文化旅游黄金线路。
据兴隆文化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周鹏介绍,这一人文景观的构思与设计,其灵感均源自于兴隆塔地宫考古新发现的佛教圣物。
法物殊胜,精妙第一
兴隆塔,现位于兖州市博物馆院内。2008年8月17日,地宫被完全打开,展现在世人眼前。它位于塔基下中心位置,底面为正方形,边长2.28米,中心处顶高3.1米,为青砖砌筑而成。地宫顶部为穹窿形,砖砌仿木构16排斗拱,中间形成的天井为正方形。仰覆莲花座放置在地宫中央,其上为长方形石函,函上有盖。地宫中心有地井,上圆下方,口径0.26米,深1.68米,井水极为清澈。
从地宫所处文化层以及出土器物推测,专家们初步判断地宫建于北宋时期。位于地宫东北侧的一个纪事碑,上面落款为北宋嘉祐八年,即1063年,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判断。
在所有出土文物中,舍利金瓶光彩夺目,里面盛装47颗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它通高13厘米、重达62克,纯金制品,瓶体为宋代典型的瓜棱形,顶端一比丘宴坐清静道场,神情肃穆,坐姿庄重,合十行礼,雕刻落锋利索,线条朴拙有力。碑刻文字中有“安葬舍利金瓶一两”,即是指此金瓶,为国内首次发现。
出土的石函,也令人称绝。石函左右两长侧,刻画了佛祖将欲涅槃,众弟子、护法神等得知纷纷赶至,劝请佛继续住世,接受最后供养这一场景,并有“梵王众”、“帝释众”、“天王众”、“波旬众”、“比丘众”等榜题铭文。前后两侧分别为菩萨和天王形象,函盖刻画了龙、牡丹和金翅鸟图案。人物线条精美流畅,形象栩栩如生,图案纹样饱满,颇有唐风,这在国内现有的宋代文物中绝无仅有。
石函内的鎏金银椁长0.45米,宽0.25米,高0.28米,以银做成棺的形制,表面鎏金,采用了打作、捶揲、钑镂、錾刻、铆接、镶嵌、鎏金等多种工艺手段,是已知宋代金棺中工艺最精细、图像最丰富的一件工艺品,也是我国考古发现中体量最大的鎏金银椁,同时期出土的相似佛教圣物中规格无出其右,上面錾刻的佛祖涅槃图让参与研究的专家们睁大了眼睛。
《大般涅槃经》记载,二月十五日,佛祖临涅槃,普告众生: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大弟子大迦叶、护法金刚力士、佛祖的最后供养人纯陀居士等立于左右,聆听佛祖最后的垂训。鎏金银椁上,只见诸众生举手拍头,捶胸叫唤,其中或有身体颤憟,瘫倒在地,涕泣哽咽。
但有几个不同寻常的人物,罕见地出现在鎏金银椁上,令人惊奇。佛祖脚下,有一个女性形象。专家们推测,银椁刻画的这个在抚摸他双脚的女性,应该是他的生母摩耶夫人。据佛经讲,佛涅槃时,感动了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她从天宫来到人间,和儿子告别。
另外一些形象,却让专家们感到匪夷所思。在这幅静谧哀戚的佛祖涅槃图上,赫然出现了一个恐怖的面孔。此人不但三头六臂,还头戴骷髅,手举日月。他们认为,这是左道密教护法神中的阿修罗王,他在佛即将涅槃的时候,护卫道场。
但是,金瓶、鎏金银椁从何处来?由谁带来?为什么处在儒学中心区域的兖州,却出土了密教的阿修罗王图案?而且,在被专家称为“临涅槃”的画面上,还有两个少见的胡人形象被錾刻出来,一个是个子比较矮小的胡人国王,做着舞蹈的动作,另一在文殊菩萨旁边,给文殊菩萨牵狮子的狮子奴,头戴胡帽,深目高鼻,满脸络腮胡须,显然是一位胡人。
一个个谜团像雾一样,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看来要寻求答案,同时出土的安葬舍利纪事碑意义重大。它上面刻满铭文,通篇32行,910字,或许就记载了兴隆塔地宫的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