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女儿:毛主席著作绝不是父亲代笔(3)
“冷藏”岁月
对于胡乔木,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庐山会议后期,据说刘少奇和胡乔木有过一次谈话,刘少奇想写一个反对“左”的文件,胡乔木在当时的气氛下,没敢去跟主席说;武昌会议要公布粮食生产数字,这个数字水分较大,陈云同志主张不公布,要胡乔木转告主席,他也没去和主席说……
杨尚昆在《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文中回忆:“1959年庐山会议,乔木赞成‘成绩讲够,问题讲透,前途光明’的指导思想,对印发彭德怀同志的信,把会议的方向根本改变是有意见的。后期要他起草决议,他不赞成把彭德怀等同志的问题说成是反党集团。他晚上来找我谈过,说无论如何不能写成反党集团啊。但没有办法,只能服从。1961年,他两度到湖南调查,深入到了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回来如实地向毛主席反映了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严重问题。主席采纳他和其他同志的意见,在农业六十条中,把办公共食堂这一条实际上取消了。在他那个位置上,有许多事情确实也很难办。”
胡木英则认为,父亲就是对领袖、对党一片忠诚。她指出:“在一些政治问题上,父亲说了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时候,他也不好太反对,毕竟父亲只是个秘书。比如反右倾时候,毛主席对彭德怀的态度完全变了,父亲非常不同意,但他知道说了也不顶用,所以只能提醒张闻天少说一点;包括说胡风是‘反革命集团’,父亲也很不赞成,他提出来但主席不接受,他也不好再说,只能对一些事情尽忠言而已。所以主席对父亲的评价很对,说他虽然正直、正派,但是不太懂政治。主席说‘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还只能算是半个政治家’。”
“文革”期间,胡乔木也受到了冲击。在江青和康生的授意下,他搬出生活了17年的中南海,真正离开了毛主席。
胡木英说:“父亲没有直接在什么事情上得罪过她。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江青想要出来工作,让父亲安排。父亲当时是中宣部的常务副部长。父亲和主席商量,准备在宣传部文艺处给她安排个处长,但主席不同意,最后给了她一个副处长。后来,江青对文艺处处长不满,提出调离,想当主席的秘书。总理对此也很为难,最后平衡,定下来让江青做主席的生活秘书。可能是这些事情,江青对父亲有看法。”
让胡乔木遗憾的是,1966年6月,毛主席在杭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只跟他匆匆忙忙见了一面。“那一次父亲心中有千言万语,他想谈自己对‘文革’导火索、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意见,因为吴晗写《海瑞罢官》还是父亲出的主意。可是见了面,主席握着父亲的手,让他激动得不知从何说起。父亲没有想到,这会是自己和主席的最后一次见面。”胡木英说,后来,周总理看到这种情况,多次要求造反派“不准批斗胡乔木”,“父亲终于不被拉出去批斗了,但也被‘冷藏’在家中,不能随便外出活动。”
1992年9月中旬,身患癌症的胡乔木病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来到北京305医院看望。9月27日,胡乔木用颤颤巍巍的双手翻看了《人民日报》一至八版……他从新华社电讯中得知25日是巴金88岁生日,他挣扎着拿起笔,写下“连日卧病,不可到沪,亲临致贺。写给巴金文学大杰寿辰。胡乔木”……随后,胡乔木陷入昏迷,9月28日凌晨逝世,享年81岁。
胡乔木共有一女两子,长女胡木英退休前在国家工商总局工作,长子胡石英现任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副主席,次子胡海泳在“文革”中不幸病逝。对于现在社会上一些假借父亲名义,玷污毛主席的讹传,胡木英进行了澄清:“父亲确实替主席起草过一些文件和文章,但思想是主席的,文章都是主席亲自修改的。”令胡木英担忧的是,“现在有人想诋毁我们的党,就直指它的精神领袖,年轻人要有辨别力和判断力。正如郁达夫所言,‘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