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观点:性教育尺度应结合国情
刘荣(仙林小学校长):我觉得在小学里没有必要刻意开设性教育课程。现在学生的信息量很大,很多知识他们已经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而且我们学校家长的素质也比较高,他们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我感觉小学阶段孩子对这一类知识的渴求度也没有那么高。在介绍相关知识的时候顺便提一下就可以了。现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里会涉及一些,我觉得这些知识已经够了。
苏娅(“陶老师热线”心理教师):性教育的尺度应该结合本国国情,不应该照搬美国或西欧国家,与他们同步,在中国这种儒家文化有强大影响的地方,性教育“太开放”也不太合适。对小学生,我觉得采用童话的方式,比如“精子寻找卵子故事”,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太直接地讲述生殖器官,孩子原本想不到这么多,刻意提醒他们也没有必要。
和儿子一起看《非诚勿扰》
苏老师自己是心理老师,也是一位10岁男孩的母亲。她认为家长对孩子在性教育方面应该“因势利导”。
儿子喜欢看《非诚勿扰》,她经常和儿子一起看。男嘉宾在选“心动女生”的时候,她就问儿子:“如果在你们班女生里面选,你会选谁呀?”儿子说了一个,她接着问:“为什么选她呢?”儿子说:“因为她长得好看呀,成绩又好。”
她对儿子的回答还是挺放心的,“学校老师都会说,成绩好的孩子是好孩子,儿子喜欢好孩子,这不是很好嘛?”
在别的家长看来,这不是引导孩子早恋吗?苏老师说其实不然,“喜欢分很多种,有倾慕、爱戴,当然也可能存在对异性的好感和好奇,这些都是自然的,和恋爱是两回事。”
前不久,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告诉她一件事。一个女生家长说,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给她女儿写过小纸条,把那个女孩子吓得不轻。
具体了解后发现,那时候刚学拼音,儿子在小纸条上用拼音夸那个女生长得很可爱,还说了哪些方面可爱,并且署了名。
记者问苏老师:“你知道这件事什么反应?”她笑着说:“我觉得特别好玩啊。他知道什么是好的,这很正常。”因为是一年级时候的事情,儿子可能已经不记得了,她也没有再和儿子提这件事。
苏老师还说,现在儿子对择偶已经有了一些观念,“他知道要找个漂亮的,要父母喜欢的。结了婚以后要自己过,但可以和爸爸妈妈住得近一点”。有一次她问:“那如果女朋友对爸爸妈妈不好怎么办?”儿子很干脆地回答:“那就换人。”
苏老师觉得儿子开窍算相对比较迟的,“经常光着身子跑,我说妈妈是女的,他就会说有什么关系,你是我妈妈嘛!”她就适时告诉儿子:“小鸡鸡是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儿子就会笑。
别忽略了性心理和性道德
虽然相关方面对学校“性教育”很重视,但长久以来,学校对于性教育方面仍是采取保守态度,普遍都存在以说教的形式单调地向学生灌输性生理和性卫生知识,而对于性心理和性道德,性行为和两性关系等的教育则基本忽略,敏感的两性问题更是避而不谈,而在绝大部分的乡村学校性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大学生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市区和农村的小学,即使是在向高年级学生讲解性知识这一点,学校老师们坦承,因为没有教材,加上自己是老师而不是医生,讲解的时候的确不够自然和细致,有些内容,老师并没有讲解,只是找点资料让学生自己在课后了解一下。(实习生 邱凌子 张梦 见习记者 蒋慧 本报记者 曾亚莉 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