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的门槛设在哪儿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据他了解,教育部已经开始制定方案,以回应异地高考这一民生问题。但他说,由于高考改革涉及诸多重大敏感社会问题,这个方案一定会做得很艰难,考验方案制定者的智慧。
目前,纯粹基于学籍上的异地高考还完全看不到松动的迹象,一些地区所做的改革,也是基于户籍制度上的。
“异地高考民间方案”虽然主张“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但也只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该方案表示,“考虑到历史形成的教育水平和高考录取率差异,为避免短期内人口输入地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设置一定限制条件,逐步放开城市新移民子女在经常居住地上学和参加高考”。
在该方案的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都表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完美的方案,却是最现实的方案。
曲相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最后要得到的是统一高考公平录取,让高考绝对与户籍脱钩,“我们赞成一步到位,但也得考虑现实”。
曲相霏说,她从私人渠道获得的非官方消息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大可能放开,反而可能会越来越紧,这跟教育部的想法并不一致。
2011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会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袁贵仁还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不会太长。
杨东平认为,不论是哪种方式,一定会有门槛设置,“就像移民国外一样,不论是技术移民还是投资移民,肯定会有条件限制。彻底放开的想法在价值取向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估计出于操作性上的考虑,在政策上会做一些限制,只是在操作细则上究竟如何考虑值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也认为,教育部虽然重视这个事情,但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有些地区人口输入多,有些输出多,地方政府会考虑当地资源的总量以制定应对方案。他认为,门槛设置应该会把下列因素作最重要考量:流动人口在输入地的居住时间长短、纳税情况以及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教育完整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