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校园“冷暴力”现象普遍 应试教育成根源(2)

2011年12月08日 08:41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指出,教育冷暴力的根源,是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

  曾在杭州做小学老师的刘女士坦言,她也不想逼学生,但教育环境不容许她有一刻松懈。每个新学年开大会,上一学年所有老师的成绩都会显示在大屏幕上,每个老师都分析一遍,这种滋味,比自己高考考得不好还要难受多了。她不敢打不做作业的学生,但她踢过凳子和桌子,还撕过本子,大吼大叫更在所难免,有时甚至都觉得自己快疯了。因为难以承受压力,刘女士最终选择离开教育岗位。

  专家指出,目前,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教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工作与生活,这就容易催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反思:校园要和谐,奖惩需科学

  “绝大部分老师不会有意识地‘折磨’学生!”在杭州一所小学任教的陈老师,有点愤愤不平地说,中小学校一个班级约有40多名学生,老师除上课外,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学生家长沟通,注意学生身体状况……没有一样不操心。“负担这么重,压力这么大,怎么可能永远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这样还总被曝光、批评,稍不留意就被骂成‘暴君’,今后该怎样教学生?”

  有少数学生家长也对老师表示理解:“孩子总不能只表扬不批评吧?关键要把握尺度。”

  “当然要批评!正确的批评能给孩子正激励。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但95%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识的,教师和家长要让他们意识到错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独生子女应该培养出坚强的心,但批评必须是科学的,要有冷静、理性的分析,让孩子意识自己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比如,让做错事的孩子进行自我分析,搞清楚错在哪,伤害了谁。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正激励。同样,如果一个孩子犯错,家长或老师惩罚他抄写一百遍唐诗或罚站一小时,这种做法则是错误的,容易引发孩子负面的情绪。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似萍认为,当前的一系列教育冷暴力事件,从根源上分析,是分层、分类教育走进了误区。没有按孩子的学习需求分,而是直接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用红领巾、绿领巾等各种形式,往孩子身上乱贴“标签”。其本质问题是忽视对孩子的尊重,从根本上违反教育原则——以对儿童的心灵保护为首要原则。“要知道12岁以前的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很差,老师一旦这样给孩子贴标签,势必会造成心理负面暗示,对孩子以后成长不利。至于家长,要明确自己是孩子的保护者,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要及时找老师沟通,甚至对学校提出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当前需要关注的,不是批评教师群体的师德,而应该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自然无法避免他们在教育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甚至把学生作为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当前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大乐观。一些教师觉得这个职业越来越难做,就连正常的批评权也丧失。而家长的感受是,学校、老师越来越不负责。生活在这种矛盾冲突之中,怎可能有愉悦的心境?

  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也要关心教师的心理问题。建立校方和教师的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机制,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及多推出一些教师、学生共同参加的校园活动,设立专门针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救助机构。这些,都远比说教更管用。

  专家观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育冷暴力事件频发的根源是应试教育。一味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质,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识考查。在这种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升学率、考试分数与名次,严重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与坚强意志的培育,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这对于教育来说是最致命的。(记者 金毅 通讯员 周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