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全面深化
直面热点难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曾几何时,每到四五月份,幼儿园门前都要排起长龙,年迈的爷爷奶奶为了孙子能入园,排着长队;曾几何时,每到招生季节,一些名校校长都纷纷关掉手机,就是为了躲避无数的请托,找寻一片清静之地……
这一幕幕情景,紧紧地揪住了每一个人的心。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人民群众对于接受良好教育的企盼与日俱增,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面对这些问题,教育何去何从?
答案是改革!唯有改革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唯有改革才是破除机制体制障碍的关键要素!
检查组在各地深入调研时高兴地看到,针对“入园难”、“择校热”等教育民生问题,各地力破陈规,创新机制,让政府愿景与百姓利益日趋和谐共振;有的放矢,重拳频出,努力满足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改革成效有目共睹——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凝聚着亿万群众的期盼,也寄托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学前教育高居首位。
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教育规划纲要首次将学前教育单设一章阐述。2010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学前教育工作,并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第一个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各地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资源显著扩大。
“小鸭嘎嘎,小鸡唧唧,嘎嘎嘎,唧唧唧,好像说话。”一大早,陕西省安塞县幼儿园的谢佳琪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唱起童谣,在温馨的环境中享受免费教育的温暖阳光。
从今秋开始,陕西全面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每天补助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孤儿生活费3元,共惠及幼儿40.39万名。
预计到2013年,全国将新建幼儿园9万多所,新增入园幼儿500多万人,仅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就将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2550多所。眼下,三地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规划细、投入大、开工足,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得红红火火。
一年多来,全国各地都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幼儿园数、招生数、毛入园率实现较大增长,学前教育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
“择校”,是许多大中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最受关注的一个关键词。多个省份瞄准这一难点问题,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均衡发展。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八中是一所薄弱中学,以前每年有半数学生因“择校”流失。2010年,该校和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椒江二中结为共同体,实现城乡教育“合龙”。如今,学校招生兴旺。
浙江素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讲究兴教办学。为化解“择校热”,浙江打出“组合拳”: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小学每班不超过30人,初中不超过35人,提高教育质量;将城区品牌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组建成教育集团,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县域内教师有序流动制度。
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统一办学标准、指标定向分配……各地解决择校问题的创新做法不胜枚举。内蒙古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定为8项重点发展项目之一,目前已有7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实现了标准化。辽宁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制定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天津、河北、贵州等地实施初中和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从根本上遏制择校现象。
如今,很多地方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遏制,像安徽铜陵、福建厦门等地,都自豪地向社会宣布:这是一座基本没有择校的城市!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最终让亿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解决择校问题,根本在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和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构建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北京、河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新疆等地还在省、市、县间签订了均衡发展协议性文件,掀起全国推进工作的热潮。
如果说谋划教育发展蓝图,考验着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和智慧,那么,落实教育美好蓝图,则考验着各地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内部到全社会,在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的过程中,围绕亟待解决的难题,推出了系列教育改革试点。
检查组欣喜地发现,一年多来,从人才培养体制,到招生考试制度;从现代学校建设,到办学体制改革……各地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结合省情区情市情,突出重点,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需求是改革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一些市县在试点工作中率先突破,涌现出成功典型和先进经验,教育事业发展旧貌换新颜,以点带面推进省级和县市教育综合改革。
检查组在山西晋中听取情况时,平遥县岳壁三中校长张明星在讲述该农村学校起死复生的历程时激动地说:“这都得益于晋中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
曾经,这所学校仅有100余人,生源萎缩,濒临倒闭。“自晋中市实施教师干部交流以来,学校发展有了起色。”张明星说,新充实的10名合格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3,优秀教师来校交流任教成为常态。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从平均44岁降至35岁。改革后,师生面貌一新,学生增至500余人。
在改革中,晋中探索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子模式:盟区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强弱学校“捆绑式”发展模式,缩小城区校际差距;盟区教师师徒结对教研模式,提高师资水平。
为缩小区域差距,甘肃兰州采取“联校办学、联片办学、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实行“四个统一”,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师资配备、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质量考核,打破学校封闭办学格局,目前市区22所初中纳入“一体化”办学试点范围。
改革是在深水区前行,还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各地情况看,检查组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的环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展还不平衡;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的相关法规政策还不配套;教师资源配置和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还不够适应;教育投入不足与管理水平不高双重问题并存等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跨入“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中国教育整理行装,抖擞精神,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洪流中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全国各地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下,在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奋斗拼搏中,教育改革发展之舟已鼓满风帆,正迎来奋进的10年,辉煌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