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校车标准争论背后有怎样的“国情”

2012年01月09日 10:06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月8日,校车新国标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多数车企代表表示,新标准不可照搬美国校车标准,成本太高,脱离了农村实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少民众盼望校车新标能够与国际接轨,在安全上一步到位,但所谓的“国情”又一次成为拦路虎,也因此招来不少网友的批评。校车国情论之争的背后,是各方的利益角逐,其中既有车企对校车市场这块大蛋糕的觊觎和争夺,也有官民之间对公共财政支出优先次序的不同理解。

  中国有上百万辆的专业校车缺口,将会出现数千亿元的校车市场,没有一家车企会轻易放过这块大蛋糕。如果按照美国校车标准,生产类似美国“长鼻子”车的某大公司会占尽先机,自然希望借安全标准提高门槛形成市场壁垒,其他车企则主张考虑农村实际情况,以便挤进来分杯羹。

  企业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这很正常,只要制订标准时遵循民意、不被车企的利益绑架即可。吊诡的是交通部、财政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官员也异口同声地强调国情,可如果说校车购置成本高,那每年购置公车的钱又花了多少,为何一用到孩子身上就说差钱了呢?其实,这种批评更多地是对财政支出不透明的不满,如果民众不知道财政资金用在何处,不知道公车购置的明细账,便会无限制地问责政府,尽可能地要求福利。

  校车新国标的制定,不能与校车资金的保障脱钩,而后者又需要放在预算透明的大背景下才有意义,无此,讲再多国情都会被民众当成政府塞责的借口。要想让“国情论”得到民众的真正理解,就需要公开财政账本,而不是财政部门官员自己取舍。有了财政预算透明和校车资金保障的前提,这时再说农村实际、再言国情才有意义。在我看来,应先考虑校车普及,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说标准高低;而在校车资金上,除了购置花费,还有人员和管理费用,因为一个好的司机比一辆皮实的校车更重要;而校车标准可以分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买好一些的校车,经济落后地区暂可用其他校车过度;安全标准可以照搬,但车辆大小不能照搬,因为很多乡村公路并行两辆卡车都很困难;校车要加装限速设备……

  其实,在排除了企业逐利的纷扰后,在政府主动让民众决定财政预算、民众不会再情绪化地无限问责后,校车标准之争将不再复杂,会更容易得到解决。可是,为什么跨出这一步就这么难呢?这或许是校车新标纷争的背后,更需要我们思考的“国情”。 (韩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