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称“择校热”高温不减 “上好学”问题突出(2)
中职:钱已不是问题,“办学质量”是大问题
自2009年起,国家对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除学费政策,惠及440万学生,中职国家助学金覆盖了90%的学生;资助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482万名。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带来中职教育发展的“春天”。“普惠性”政策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部分困难,却没有解决学校的发展难题。相反,近几年,由于生源短缺,经费吃紧,学生流失,中职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究竟是什么捆绑了中职教育发展的羽翼?带着疑惑,调研组专家对近几年中职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考察分析。“如今,‘钱’已不是制约学生读书的一个问题了。大多数学生家长宁愿多掏几万元的‘择校费’送孩子去读普高,也不上免费的中职。”武汉市人社局职教室主任袁华林说,中职教育招生难的“症结”在于学校办学质量跟不上,“双师型”教师缺乏,毕业后高质量就业无保障。调研组专家提出,“省钱”已不能突破“招生难”的瓶颈,集中精力和经费提高教学质量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破冰之旅”。
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建议,将有限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中高职衔接体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关键在于要加强政策引导,落实普职比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加强统筹,建立明确有序的招生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准入制。要加强对中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拓宽经费渠道。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调研组专家认为,紧密结合区域发展的产业背景和就业导向,下大力气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中职教育需改变办“大规模化”职校的理念,集中精力办“特色化”、“专业化”职校,要立足于“办学随市场的变化而动”、“随着行业的需求而转”,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行“厂中校”与“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学生毕业后与市场快速对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